原标题:“张献忠沉银”水下考古正式启动 “宝藏”最快明年在彭山开放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讯(记者 梁波 毛玉婷 李庆 摄影 张磊)1月5日,彭山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发掘正式启动。张献忠宝藏沉银地,将进行为期3个月的考古发掘。值得注意的是,彭山区正积极筹建张献忠江口沉银博物馆,将在今年开工。最快明年,将向社会开放。传说中,张献忠装满24间屋子的“宝藏”展览,不久将在眉山市彭山区成为现实。 从传说到发现 文物大案追回两“国宝” 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江口镇的岷江河道内,2010年被眉山市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眉府函[2010]142号),遗址保护范围为东西各至河堤,南至岷江大桥,北至府河、南河交汇处,面积约100万平方米。清代以来,多个文献记载明军将领杨展曾在此伏击大西军领袖张献忠的船队,张献忠大败后,留下“千船沉银”的宝藏传说。 2005年以来,彭山区江口镇岷江河道内陆续发现大量文物,这些文物包括铭刻年号的金册、装于木鞘中的银锭、“西王赏功”钱币以及大量的银质饰品、碎银等。 2015年12月,在彭山召开的江口沉银遗址保护和考古研讨会,经专家论证,江口沉银遗址极有可能为文献中记载张献忠船队被伏击地点。 江口沉银遗址位于岷江水下,面临盗掘风险,保护难度极大。自2013年以来,遭到多次盗掘。经过一年多的侦查,2016年10月,彭山公安成功破获江口沉银盗卖大案,涉案3亿元,并追缴回多件珍贵文物,其中虎钮金印、五十两金锭更是被鉴定为国宝级文物。 从保护到考古 岷江“围堰”发掘三个月 为避免江口沉银遗址遭到进一步的盗掘和破坏,充分了解遗址的分布范围以及文物在水下的保存状况,为制定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2016年4月,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彭山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制定了江口沉银遗址水下考古工作方案,发掘时间预计为3个月。 “本次江口沉银围堰考古发掘和以往水下考古不太一样。因为江口沉银遗址并未发现沉船,已出土的物品,主要是夹杂在石头、泥沙中的金银。因此,将采取围堰抽水后,在河底进行层层发掘。这种方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比较少见,没有太多经验可以借鉴。”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介绍,在发掘工作开始之前,该院对遗址进行了多次的实地的考古调查,并系统的开展了测绘工作。同时针对该遗址的特殊性,制定了周密的发掘方案、文保方案、安保方案、后勤保障方案及宣传方案。 此次考古发掘计划通过河道内的临时围堰工程解决考古发掘平台,再通过金属探测器确定重点发掘区域。在发掘过程中采用全站仪精确定位出水文物坐标,同时利用三维成像和航拍技术采集文物信息。目前,考古发掘所需临时围堰工程已经竣工,文保、安保设施已经到位。 “此次发掘是我省第一次进行水下考古发掘,水下文物的埋藏情况与陆地相比更为复杂,况且遗址本身又屡遭盗掘,因此本次考古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期望能够通过本次考古发掘对江口沉银遗址的性质、文物的分布范围、埋藏情况和保存状况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能为四川水下考古积累经验,培养人才。”高大伦表示,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将进一步使整个遗址及文物能够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保管,从而有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利用。此次考古发掘中将力争做到一流的发掘、一流的保护和一流的展示。并根据本次考古发掘的进展情况,及时向媒体和社会公布工作成果。 从历史到现实 打造全国首家“宝藏”博物馆 彭山江口沉银遗址的发掘将对明末清初历史研究产生重大的意义。张献忠大西军是影响明末清初历史走向的一支重要力量,对四川乃至全国清代以来的历史,产生过重要而且深远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周远廉认为,江口沉银遗址的发掘,不仅将为解决诸多有关张献忠的历史传说提供科学依据,为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征战历史、政权建设、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丰富的原始资料;同时,江口沉银遗址的发掘将对认识明末清初的社会经济状况、物质文化形态,乃至明末清初以来的社会历史走向等都将产生重要的意义。彭山将江口沉银地作为历史遗址予以保护意义不仅具备历史性和审美性,更应是现实性。 关于江口沉银遗址保护,彭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马炜表示,如何体现历史遗址的现实性,那就是影响今人。让今人找回失落文化认知和文化归属感。为此,彭山区正积极筹建张献忠江口沉银博物馆,并拟面向全球征集一流设计团队,来主刀整体策划和规划,打造全国首家“宝藏”博物馆。 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记者 梁波 毛玉婷 李庆 摄影 张磊 相关史料 张献忠及江口沉银遗址相关文献节选 彭遵泗《蜀碧·杨展传》载:“献忠忿展尽取故地,又怒川人之不服己也,大杀成都居民,率众百万,蔽江而下。展起兵逆之,战于彭山。分左右翼冲拒,而别遣小舸载火器以攻贼舟。兵交,风大作,贼舟火。展身先士卒,殪前锋数人,贼崩败,反走。江口两岸逼仄,前后数千艘,首尾相衔,骤不能退。风烈火猛,势若燎原。展急登岸促攻,枪铳弩矢,百道俱发,贼舟尽焚,士卒糜烂几尽,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百,悉沈水底。” 《彭山县志》:“明季杨展率兵拒张献忠,焚贼舟数百,珠宝金银悉沉水底”,“明季献贼猖獗,屠戮成都居民,率众八万,蔽江南下,杨展起兵逆之,战于彭山,分左右翼沖拒,别遣小船载火器以攻贼舟,兵交,风大作,贼舟火,展身先士卒,殪前锋数人,贼崩败,反走。江口两岸逼仄,前后数千艘,首尾相衔,骤不能退,风烈火猛,势若燎原,展急登岸促攻,枪铳弩矢,百道俱发,贼舟尽焚,士卒糜烂几尽,所掠金玉珠宝及银鞘数千百,悉沈水底”。 费密《荒书》:“丙戌正月,献忠尽括四川金银作鞘,注彭山县江口。杨展先锋见贼焚舟,不知为金银也。其后渔人得之,展始取以养兵,故上南为饶。” 沈荀蔚:《蜀难叙略》:(顺治三年)“逆之焚舟北走也,一舟子得免,至是诣展告之”,“展令以长枪群探于江中,遇木鞘则钉而出之,周列营外,数日已高与城等”。(顺治十一年)“又有渔人获银鞘于江口,而剖其鞘以为饲豕之具。见者诣守将告之,渔人献其所获,主者以为不止此也,遂炙拷而毙。于是制诸器,日打捞于江中,亦时有所得,二三年后,尚矻矻不休”。 欧阳直《蜀警录》:“募善泅水手打捞江口金银。时无栽插,内地无粮,惟远诣董卜高杨诸边土司籴运。计斗米需值六七十两,尚难寻买。” 张献忠大事年表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出生于陕西延安卫柳树涧。 崇祯三年(1630年) 聚米脂十八寨起义,自号“西营八大王”。 崇祯六年(1633年) 在晋冀豫等地流动作战;并进军至夔州。第一次入川。 崇祯七年(1634年) 第二次入川 崇祯八年(1635年) 占领明中都凤阳,烧明皇陵及龙兴寺。 崇祯十一年(1638年) 谷城受降。 崇祯十三年(1640年) 第三次入川,四川万源玛瑙山大败。秋,第四次入川。 崇祯十四年(1641年) 占领襄阳,杀襄王朱翊铭、贵阳王朱长法。 崇祯十六年(1643年) 占领武昌,称“西王”,铸“西王之宝”。十二月第五次入川,占领重庆。 崇祯十七年、大顺元年(1644年) 七月占领成都,杀蜀王朱至澍。建国“大西”,改元“大顺”。 顺治二年、大顺二年(1645年) 大慈寺戮士子事件 顺治三年、大顺三年(1646年) 江口沉银;十一月死于西充凤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