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政解| 5年减贫1亿人,农村还有5575万贫困人口如何脱贫?) 新京报快讯 国务院新闻办17日发表《中国的减贫行动与人权进步》白皮书。白皮书首次披露了最新贫困人口数据,截至2015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为5575万人。 白皮书报告显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2015年的5575万人。中国极端贫困人口比例从1990年的61%,下降到2002年的30%以下,率先实现比例减半,2014年又下降到4.2%。 据白皮书显示,2011-2015年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就超过了1亿人(10992万人),这是如何做到的?白皮书透露,中国政府在异地搬迁、教育、医疗保障、农村兜底脱贫等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 同时,白皮书也指出中国当下扶贫的主要问题,认为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多,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还有832个贫困县、贫困人口达5575万人。而未脱贫人口大多贫困程度更深、自身发展能力较弱,脱贫攻坚成本更高、难度更大。同时,不少贫困户稳定脱贫能力差,因灾、因病、因学、因婚、因房返贫情况时有发生,新的贫困人口还会出现。 对此,中国政府提出,通过产业扶持,帮助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的3000万贫困人口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帮助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帮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约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记者注意到,近日来,在低保对接扶贫方面,中国政府已出台较具体的措施。上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指导意见》,提出贫困人口参加农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并要求所有地方农村低保标准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即2300元/年。 “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是我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战略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南京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林闽钢认为,这一衔接使民政和扶贫开发等相关部门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全面提高精准扶贫的回应性和有效性,标志着我国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战略进入到了一个全面整合的新的发展阶段。
此外,在贫困人口转移就业方面,今年8月人社部下发的《关于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扶贫工作的意见》中明确,将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解决1000万人脱贫,要求将贫困劳动力作为重点对象,提供“一对一”就业服务。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技工院校的,按照每生每年3000元左右的标准给予补助。 新华社评8.43亿扶贫款闲置:扶贫资金经不起沉睡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审计署近日发布的40个县财政扶贫资金审计公告显示,有8.43亿元扶贫资金长时间闲置。大量扶贫资金陷入“沉睡”,暴露出长期以来这方面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碎片化”,以及一些地方和部门的懒政怠政思维。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各地各部门必须尽快打通资金管理使用的各环节,唤醒“沉睡”的扶贫资金。 此次审计显示,8.43亿元的闲置扶贫资金中,有2.6亿元闲置逾2年,最长的逾15年。可见在有些地方扶贫资金“睡大觉”已成顽疾。而其症结在于专项扶贫资金管理权限长期分散在不同部门,按项目下达、分条线考核,“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找不到对口项目的大量资金只能长期趴在账上。扶贫资金陷入“沉睡”,扶贫效果自然打了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