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热字之四:新
“新”蕴藏着发展的机遇,中国经济需要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经济”概念脱颖而出。
当今时代加速变化:“新”观念接踵而至,“新”事物层出不穷。如何对待“新”,不仅是科研命题、社会命题,也成为重要的政府命题。
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第一次专题讲座,题目是“先进制造与3D打印”――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这可视为观察本届政府施政的一个窗口。其中深意,绝不局限于单纯一项技术。“今天组织这次专题讲座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多了解新事物、了解新情况,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学习新技术,更要吸收新理念,并且要和政府职能结合起来创新思考。”总理用一连用了5个“新”阐述此次讲座的意义。
事实上,“新”也的确是李克强各种讲话提及最频的字之一。他毫不掩饰对新生事物的浓厚兴致,也从不回避包容和支持态度。
“‘新业态’这个词,我最早是从总理这里听到的。”国办一名工作人员回忆。据悉,总理曾“压”下过一些文件,这分明是一种保护。“如果不是他,一些新业态今天可能就不存在了。”这位工作人员说。
李克强立场鲜明地表示,对于新技术引领的新模式、新业态要高度重视。“总不能让新的去适应旧的,更不能让脚去适应鞋。”他说,“政府确实有‘错位’的问题,管了许多不该管的事。一个新的业态、新的事物发生了,本来可以看一段时间,培育一段时间,但我们很快‘管’的手段立刻就上去了,这就有可能把这个业态给遏制、甚至扼杀了。”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考验的是政府智慧。对此总理有清醒的认识:当前电子商务、快递等新业态迅猛发展,带给政府工作一个很大的挑战,也带来很大的机遇。在新事物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手握公权者要时刻慎用权力,不可“任性”;要努力提高行政水平,处理好“放”和“管”的平衡关系。
“新”蕴藏着发展的机遇。中国经济需要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经济”概念脱颖而出。
今年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在强调“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时,首次明确提及“新经济”:“过去我们的政策主要扶持企业的技术改造和就地扩能,现在要提升政策的‘边际效益’,让政策向新动能、新产业、新业态倾斜,大力发展‘新经济’。”
紧接着,2月24日的常务会上,他以新能源汽车破题再次详解“新经济”:中国经济发展到当前这一阶段,传统动能的上升幅度已经有限,但新经济、新动能却正在蓬勃兴起。这两年传统汽车产业的产销增速持续走低,可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却实现了爆破式增长――这表明“新经济”正在孕育产生巨大的“新动能”。
本届政府施政,以开放心态,顺应和催生“新”。如今“新经济”破茧而出,并被寄予厚望。正如李克强所言:“我们当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拐点’,只要让‘新经济’壮大起来,把‘新动能’培育起来,中国经济就不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是‘柳暗花明又万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