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1月19日电 中国居民收入增速连续两年“跑赢”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 中国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这一速度高于同期中国GDP6.9%的增速。 自2014年一季度公布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结果以来,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已连续两年“跑赢”GDP。 按常住地分,2015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95元,比上年增长8.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2元,比上年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3,比上年缩小0.02。2015年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62。 居民收入为何连续跑赢GDP?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一般而言,一国的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是正相关的,经济增长快,居民收入增加也会加快,但两者并不一定会同幅度、同步增长。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分配制度。 总体而言,城乡居民收入主要通过劳动获得,如果一个国家的分配制度让劳动收入参与更高比例的分配,那么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就可能高于经济增速。反之,如果分配制度更多地向资本提供者倾斜,那么居民收入占的份额就会小一些,可能跑输GDP。 中国近两年居民收入增长连续快于经济增速,也是分配制度逐步调整的结果,决策者越来越强调民生,让民众能更多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所以虽然中国GDP增长放缓,但居民收入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近年来官方出台完善了一系列保障性制度,包括社保、医保、养老保险等,并提供各种补贴,这些都给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提供一个底线保障,不至于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另外,针对劳动者收入的保障,出台了更加细致的法律规定。各方面共同作用下,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速。 “我们都希望居民收入能够长期保持较快增长,但任何事物越过界限都可能会导致不平衡的状况。”赵锡军说,试想一个经济体创造的价值都被消费掉了,人们不愿投资、不积极生产,那么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就会越来越小,收入增长也就失去了基础。所以还是应该平衡好居民收入增长与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力争有个均衡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