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6年,随着“全面二孩”政策出台以及晚婚晚育假正式取消,新一代年轻族群的婚恋状态、行为以及态度受到舆论关注。
2016年1月10日,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发布了《2015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晚婚目前已成为国人婚恋状况中的常态。根据统计数据,全国各省份地区被调查者的初婚年龄在22岁―28岁左右,而第一次生育年龄则集中在24―30岁。
其中,男性晚婚(25岁及以后)的人群占到了63.29%,女性(23岁及以后)晚婚人群则高达83.07%。在来自不同地区的人群中,西藏自治区结婚最晚,平均为32.25岁;而即便是结婚最早的河北省,婚龄也要平均到26.34岁。
同时,调查数据还显示了晚婚现象已在年轻族群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全部被调查对象中,21―25岁(90后)人群占32%,26―30岁(85后)人群占32%,两者共计占总人数的64%,构成了调查对象的主体。
不过,从不同学历人群的第一次结婚年龄来看,仍旧呈现较大差异。其中,博士和研究生结婚较晚,均在27岁以后;大学本科、研究生在读、博士在读学历者则在26岁左右结婚;而初中、小学及其以下,高中学历者结婚则相对较早,普遍在23-24岁都已成家。总体来说,学历程度较低者结婚年龄较早。
晚婚晚育假的取消也说明了晚婚已在国人婚恋状况中成为常态。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16年元旦起正式实施。其中,“公民晚婚晚育,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条款被删除。
国家卫计委法制司司长张春生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当前男女初婚年龄已经到了25岁左右,初育年龄到了26岁以上,“针对这种新的生育行为的情况,国家也不再专门鼓励晚婚晚育,因为年龄太大,对于母婴的安全、保健,对于高龄产妇的身体健康等等方面都不利。总的来讲,新法还是鼓励大家按照政策生育,在晚婚晚育方面不再做限制”。
不过,与偏晚的结婚年龄相比,上述报告也提到国人恋爱以及首次性行为的年龄则相对较早。
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对象中有超过一半的人(51.09%)在18岁之前遇到了人生中的初恋。不同年代人群的第一次恋爱年龄差异较大,且与年龄呈现正相关关系。1985年前出生的人群第一次恋爱年龄最晚,平均在19.19岁。而“90后”特别是“95后”第一次恋爱年龄较早,分别为15.18岁和12.67岁。
而首次性行为年龄在较发达地区以及年轻族群中相对偏低。其中,港澳台地区较早,平均发生在19.24岁,山东省、辽宁省、江苏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则都在22岁之后,其他地区差异较小,总体上较发达地区第一次性行为年龄较早,性观念更开放。而“90后”第一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9.78岁,“95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一次性行为是17.71岁。
报告撰写机构之一百合网婚恋研究院介绍称,该调查采用互联网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调查对象覆盖31个省份及港澳台地区,数据收集历时2个月,获取有效样本近7万余份。(来源:澎湃新闻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