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全面破题 三大战略催生经济新增长极 专家预计下半年政策将密集出台 作为部署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举措,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今年以来,三大战略顶层设计规划次第出台,开始全面破题,以交通基建为先行,实际操作层面的推进也开始提速,政策效应已经初步显现。专家表示,三大战略出台的重要背景是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动力源。随着三大战略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带动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将会进一步显现。 出炉 顶层设计全面破题 今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份纲领性的文件,为“一带一路”的推进提供了指引,同时作为三大战略首份顶层规划设计,也开启了三大战略在今年破题的大幕。 一个月之后,长江经济带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4月30日,中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顶层设计开始浮出水面。 “继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重点实施三大战略之后,今年三大战略顶层设计规划全部出台,并开始全面布局,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宋泓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宋泓表示,出口导向和重化工业是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增长模式,现在这两个模式都面临转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动力源,这是三大战略出台的共同背景。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三大战略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新思路,将过去重国土空间优化转为现在的经济结构优化。从方案设计来看,过去战略多为建立经济区等特区,呈现碎片化,而现阶段则多为城市群内部协同发展,避免了各自为政、盲目发展、重复建设。 三大战略之间并不是并列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表示,三大战略的侧重点并不相同,涉及范围、出发点也不尽一样。“一带一路”旨在适应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变化,强调对外开放新格局,是我国对外开放的4.0版本。长江经济带更着眼于中国东中西部合作关系。京津冀协同发展则为了解决三地发展的不平衡。 不过,专家也表示,虽各自有不同的定位,三大战略之间却存在相互关联的内在逻辑,也肩负着寻找中国经济新动力的共同使命。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验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了示范性模板,“一带一路”的推进依托于国内区域的整合又同时将经济空间拓展到国际。 实操 提速落地基建交通先行 事实上,今年以来三大战略没有停留在顶层设计阶段,在实际操作层面也已提速推进。 首先是包括金融、财税等在内相关配套落实密集出台。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这一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国际金融平台,预计将在今年年内正式成立。 再比如,6月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明确了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分享方案和保障措施。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了《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的实施意见》,为长江经济带开发区新一轮的跨区域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再次注入了动力。 其次,各地的对接热情也日益高涨。以“一带一路”为例,目前,包括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在内的对接方案都已经成形。此外,还有多个省市已经密集召开对接“一带一路”的专家研讨会,加紧制定实施方案,并陆续启动相关规划项目。 而在已经启动或即将启动的投资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走在了前面。例如,福建省提出支持泉州市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还将加快通陆达海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广东省也规划了多项对接“一带一路”的大项目,仅前期三年内的规划项目就有几十个。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交通一体化也率先突破。京津冀三省市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出资100亿元,决定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 随着三大战略的提速推进,政策效应已经初步显现,经济新增长极初露端倪。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前五个月,我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总额3983.8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25.8%;沿线国家在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9.19亿美元,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额的5.42%;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对“一带一路”64个国家/地区累计实现各类投资1612亿美元,约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0%。此外,长江沿线省份一季度依然保持较高经济增速,绝大部分地区超过全国水平。 发力 纵深推进扶持政策加码 下一步,三大战略推进的重点已经跃然纸上。业内专家预计,下半年将迎来更加密集的政策推动。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透露,商务部正在抓紧制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近期还将从推进与沿线国家经贸工作、扩大相互市场开放、积极探讨建设新的自由贸易区等四方面举措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刁春和认为,下一步重点开发领域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产业。 今年京津冀三省市将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三省市统一的“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土地利用、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与此同时,提出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络的目标,计划到2017年实现京津保地区1小时交通圈。在金融方面,三省市将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出资建立协同发展基金,并研究设立京津冀开发银行的可行性。 展望未来,随着三大战略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带动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将会进一步显现。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指出,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广阔的合纵连横,以点带线、由线到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和城市群。同时能够促进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互联互通,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 “如果顺利的话,将产生巨大外溢效应,效果将超过预期。”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表示,全球已经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但融资与资金来源问题还没有解决,“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有望在这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形成国际基础设施合作的新模式,带动和提升国际投资的新一波浪潮。此外,全球产业梯度转移大势未成定局,“一带一路”有望加强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孙韶华 梁倩) 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全面破题 三大战略催生经济新增长极 专家预计下半年政策将密集出台 作为部署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举措,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今年以来,三大战略顶层设计规划次第出台,开始全面破题,以交通基建为先行,实际操作层面的推进也开始提速,政策效应已经初步显现。专家表示,三大战略出台的重要背景是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动力源。随着三大战略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带动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将会进一步显现。 出炉 顶层设计全面破题 今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份纲领性的文件,为“一带一路”的推进提供了指引,同时作为三大战略首份顶层规划设计,也开启了三大战略在今年破题的大幕。 一个月之后,长江经济带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4月30日,中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顶层设计开始浮出水面。 “继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重点实施三大战略之后,今年三大战略顶层设计规划全部出台,并开始全面布局,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宋泓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宋泓表示,出口导向和重化工业是中国经济长期以来的增长模式,现在这两个模式都面临转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动力源,这是三大战略出台的共同背景。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耀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三大战略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新思路,将过去重国土空间优化转为现在的经济结构优化。从方案设计来看,过去战略多为建立经济区等特区,呈现碎片化,而现阶段则多为城市群内部协同发展,避免了各自为政、盲目发展、重复建设。 三大战略之间并不是并列的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张可云表示,三大战略的侧重点并不相同,涉及范围、出发点也不尽一样。“一带一路”旨在适应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变化,强调对外开放新格局,是我国对外开放的4.0版本。长江经济带更着眼于中国东中西部合作关系。京津冀协同发展则为了解决三地发展的不平衡。 不过,专家也表示,虽各自有不同的定位,三大战略之间却存在相互关联的内在逻辑,也肩负着寻找中国经济新动力的共同使命。例如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经验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打造了示范性模板,“一带一路”的推进依托于国内区域的整合又同时将经济空间拓展到国际。 实操 提速落地基建交通先行 事实上,今年以来三大战略没有停留在顶层设计阶段,在实际操作层面也已提速推进。 首先是包括金融、财税等在内相关配套落实密集出台。6月29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这一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国际金融平台,预计将在今年年内正式成立。 再比如,6月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明确了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分享方案和保障措施。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了《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的实施意见》,为长江经济带开发区新一轮的跨区域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再次注入了动力。 其次,各地的对接热情也日益高涨。以“一带一路”为例,目前,包括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在内的对接方案都已经成形。此外,还有多个省市已经密集召开对接“一带一路”的专家研讨会,加紧制定实施方案,并陆续启动相关规划项目。 而在已经启动或即将启动的投资项目中,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走在了前面。例如,福建省提出支持泉州市建设“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还将加快通陆达海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广东省也规划了多项对接“一带一路”的大项目,仅前期三年内的规划项目就有几十个。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交通一体化也率先突破。京津冀三省市政府、中国铁路总公司共同出资100亿元,决定成立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有限公司。 随着三大战略的提速推进,政策效应已经初步显现,经济新增长极初露端倪。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显示,前五个月,我国与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总额3983.8亿美元,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额的25.8%;沿线国家在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29.19亿美元,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额的5.42%;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对“一带一路”64个国家/地区累计实现各类投资1612亿美元,约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20%。此外,长江沿线省份一季度依然保持较高经济增速,绝大部分地区超过全国水平。 发力 纵深推进扶持政策加码 下一步,三大战略推进的重点已经跃然纸上。业内专家预计,下半年将迎来更加密集的政策推动。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透露,商务部正在抓紧制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规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近期还将从推进与沿线国家经贸工作、扩大相互市场开放、积极探讨建设新的自由贸易区等四方面举措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刁春和认为,下一步重点开发领域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矿产、基础设施建设配套产业。 今年京津冀三省市将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三省市统一的“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土地利用、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与此同时,提出建设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络的目标,计划到2017年实现京津保地区1小时交通圈。在金融方面,三省市将按照一定比例共同出资建立协同发展基金,并研究设立京津冀开发银行的可行性。 展望未来,随着三大战略的进一步深入推进,带动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将会进一步显现。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刘树成指出,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促进我国东、中、西部区域之间广阔的合纵连横,以点带线、由线到面,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增长带和城市群。同时能够促进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互联互通,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对外开放新局面。 “如果顺利的话,将产生巨大外溢效应,效果将超过预期。”联合国贸发会议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表示,全球已经掀起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热潮,但融资与资金来源问题还没有解决,“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有望在这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形成国际基础设施合作的新模式,带动和提升国际投资的新一波浪潮。此外,全球产业梯度转移大势未成定局,“一带一路”有望加强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孙韶华 梁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