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侠客岛 原标题:[岛读]这不是你想象中的美国 [侠客岛按] 上周四,侠客岛的“快闪沙龙”邀请了美国问题研究专家、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院长范勇鹏教授,从历史、制度、观念等方面为岛友们剖析了一个真实的美国。 今天,我们把部分文字时录做了整理,略长,但信息量还是相当丰富的。从上周四开始,我们尝试了语音直播,克服了参加人数受限的问题,让更多的岛友有学习探讨的机会。 记住每周四晚,侠客岛快闪沙龙,不见不散。 Q1:美国是个民主国家吗? 美国一直在国际上主推民主价值观和民主制度,所以大家很自然地关注到美国是不是一个民主国家这个问题。 简单讲,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条件、不同背景下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比如说,美国刚建国时不是一个民主国家,当时世界上也没有民主这个东西。二战后,美国就不是民主国家的代表,它代表的是自由国家陈营,而当时苏联代表的是民主国家阵营。 美国的民主绝不是一种完美的民主形式,但是它在人类历史上曾极大地推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只是在制度设计上,其本质还是自由精英制度。 那“民主”是什么呢? 大家经常把“民主”和“自由平等”放在一起,“民主”作为一种价值,它和“自由”是对立的,它和“平等”比较接近。“民主”的本义是一个国家的人民在经济、政治上是否实现了平等,人民对政治的参与、对国家事务的决定的程度。 民主来自实践,来自古希腊的一种政治制度,基本特征有两点:一是人民直接参政;二是多数决定。 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的与这个国家是不是有民主性以及它的民主性是否上升,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 美国政体设计的基本精神和民主是没有关系的。美国建国时,建国之父的脑子里装的是独立的联邦,没有想过民主制度。直到20世纪,随着美国人民对民主的追求,美国的民主一直在上升。 但是客观讲,当时那个时代的美国确实是具有民主性,而且民主性在不断上升。比如1830年代的总统杰克逊,他利用下层民众的选票压倒老的精英集团。再比如,美国内战后,随着宅地法案大量分配土地,老百姓拥有了土地,成为小农场主,经济民主也在上升。 在19世纪末,随着垄断资本的产生,美国的民主受到很大挫折,直到二战后,美国的民主确实也有一些上升,但总体上其民主性是停滞甚至倒退的。 Q2:美国的分权制度能解决腐败吗? 美国刚建国的时候是不腐败的。因为那时的总统都是大地产主,他们不需要担任行政职位就可以获取利益。但到1830年代杰克逊代表的民主派上台后,腐败问题出现了。 法国人托克维尔提出,平民政体或者叫民主政体天生就是会腐败的。因为他们没有资本,需要靠从政追求经济收益。杰克逊当选总统后,把前任官员全部换成自己的人,从中谋取利益。内战后这种腐败更严重,产生了一个词“政治分肥”,也叫分肥制。 美国的精英集团发现这样腐败下去要亡国,所以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建立了一套文官制度,把官员分成两种,一种叫政务官,即政治官员,由政治任命产生的;一种叫事务官,即官僚系统内的文官,它不受选举政治的影响,无论谁当总统都不能动原有的事务官群体。 二战后美国的政治有所进步,1974年的邦选举法规定了个人和企业对政治人物捐款上限。 但是后来很多企业和个人利用资本的力量影响政治,比如利用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另一方面,资本也一直在想办法通过政治努力、司法努力扳回这个法案。2014年两个最高法院做出司法判决,推翻了1974年联邦选举法对捐款上限的规定,理由是其侵犯了言论自由,侵犯了宪法第一修正案。从这个角度讲,美国的政治体制就是金钱在政治上的权利得到了保障。曾经的限制被取消了,资本就堂而皇之地通过政治献金操纵政治,这就是腐败。 实话说,任何政治体制对腐败都没有天生的免疫力。美国采取的策略是将腐败行为合法化,将权钱交易内化在制度设计中,比如旋转门机制、国会的游说机制等。 虽然人民的抗争、政治的发展有可能解决腐败问题,但在本质上,这是一个不可解的结。权力制衡的确可以让腐败收敛,但如果掌握权力的人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了呢?美国就碰到了这个问题,导致腐败没法解决。 Q3:如今的美国到底出了哪些问题? 特朗普当选总统不是瞎碰运气、也不荒唐,他确实回应了美国社会的问题,他在美国政治逻辑里完全是理性的、可以理解的。那么美国出了什么问题呢? 第一是所谓的民主制度。 美国的民主制度天生会带来很多死结,比如“三权分立”带来的相互否决的体制、多元政体带来的企业资本和政治之间的交易关系。这些问题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19世纪时,因为美国很年轻、蒸蒸日上,所以即使它腐败也挺过来了,但是今天不同了,这些问题都出现了。 第二是美国的人口问题。 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首先需要在人口上形成凝聚力,把不同的人变成一类人,从而形成一个民族、一种文明、一个国家。美国也逃不出这一过程,它在历史上也需要把其他族裔的移民不断同化到美国的主流文化里。 但是在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没有最终完成民族构建时就开始搞民族分化,强调各个族群的权利。每一个族群都要追求公平正义、平等、尊重,甚至追求社会补偿性的收益。当这些东西和资本主义赖以支撑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凝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一种现象,各个群体都在在强调各自的利益而没有形成合力,社会出现了解体的风险。 那未来美国将会遇到哪些问题呢? 第一个是族群问题,美国构成人口同化的过程始终没有完成。 亨廷顿曾经说,中国和德国如果失败了,还是中国和德国,但美国和苏联如果失败了,就什么都不是了。其意思是一个国家归根结底是人口的主体,中国和德国已经完成了民族建构,它是很坚固的。但是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联邦国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这句话一语成谶,苏联果然就失败了,什么都不是了。那么将来美国会不会什么都不是呢? 第二点,美国社会的不平等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多元文化和认同政治其实是被美国的精英集团炒作的议题,背后确实包含这些群体争取平等权利的正义动机,但是这个话题被政治精英阶层操纵了。 美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不同阶层之间的分化越来越严重。无论是占领华尔街运动还是华盛顿之春运动,说白了,他们提出的诉求就是因为社会不平等。 我之前看过一位美国学者写的文章,说西方国家未来有可能会崩溃的原因一个是环境灾难,另一个是不平等,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Q4:为什么美国这么看重贸易? 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都能体现国家的性质,那美国是什么性质的国家呢? 首先谈谈美国的人口问题。美国的人口构成在本质上和中国、欧洲大陆是不同的,历史上有很多美国移民的故事,比如五月花号上除了清教徒,其他绝大多数都是商业移民,都与移民劳务公司签订了合同。 绝大多数移民到美国的人是为了追求个人自由和利益。而美国也非常像一个创业公司,它主要目的是在世界上获取利益,然后在内部进行分利。而美国的制度设计就像一个公司治理结构,总统就是CEO,只需要承担有限的政治责任,宪法的序言就像商业合同的契约前言。 美国之所以建国,就是为了贸易税、关税,为了建立一个贸易共同体、建立一个内部的大市场,为了在国际上进行贸易竞争。美国有一个“门罗主义”,即美国人自己在北美洲做生意,欧洲人不要来。后来美国逐渐强大了,跑到中国做生意,提出了“门户开放”。 所以归根结底,美国最大的事儿就是做生意,美国的基本性质就是纯粹的资本主义经济,也是纯粹追求贸易利益的一个国家,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而二战后建立的霸权体系一方面让美国过得顺风顺水,获取了超额的利润,另一方面也使它违背了自己赖以生存的逻辑。它的外交政策失去了原有的定力,开始追求虚无缥缈的霸权利益,导致了贸易赤字。 二战后,美国主权货币作为世界货币流动,这必然带来长期的、大规模的失衡,那么美国就要用贸易赤字或者工业输出来弥补。另外,美国精英阶层为了消解阶阶级斗争的危险,也有意识的向外输出资本,导致美国在二战后长期积累的工业基础和贸易优势不断向外输出。 但是到了80年代,随着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的崛起,美国长期和这些国家做生意,形成了贸易逆差,美国的债务和财政贸易也曾一度出现了双赤字,这些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特朗普的上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正面回应了这些问题,他不断地提出和中国打贸易战,和德国强调贸易赤字的问题,说白了就是要回到美国原有的成功道路上。 但是我觉得美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毁掉美国的不是别人而是美国自己的霸权。 Q5:美国人自由持枪就能保障人权吗? 国内有些人说,美国的老百姓有枪而不造反,这是多么好的国家,但实际不是这么回事。 首先,在自由权利的问题上,美国第二修正案号称保障了美国人持枪的权利,持枪是一种自由。不持枪、和平地生活在世界上,难道不是一种更大的自由吗?我认为这种自由更可贵,是更值得追求的一种自由。 去年老兵节期间,美国芝加哥发生了很多枪支事件,据说有60多人被流弹打死。美国一些老工业城市甚至就是人间地狱,走在街上就会被飞来的子弹打死。我认为这是对自由、对人权最大的侵犯。 回到枪支问题本身,它的法理基础是美国宪法的第二修正案。这个修正案是在制宪会议时,反联邦派不赞成现有的宪法,要求修正,以保障各州组织民兵的权力而制定的。但是因为这条修正案的语言表述非常模糊,它能不能适用于个人、是不是个人持枪权,一直有争议。后来最高法院司法判决,最终认定这条修正案保障个人的持枪权力。 直到今天,在美国支持和反对持枪的力量大体是均衡的。美国有很多人要求禁枪或者一定程度上控枪,但是这是做不到的,因为司法判决背后,一方面体现的是自由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利益。比如美国步枪协会,它一直是美国大选最主要的资金提供人、捐款人之一。 第三个就是美国的制度,“三权分立”或者说不同部门、党派之间的制衡,形成了一种否决机制。即使所有的政治精英都认为这件事应该做,但是当反对党在台上要做这件事的时候,我还是玩命反对。从这个角度讲,美国现有的自由主义主导的意识形态以及美国枪支背后的利益集团,都决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永远做不成,这就是枪支问题最深层的实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