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中国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迎新年,而远在黎巴嫩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中国军人依然坚持在满布地雷、局势恶劣的黎巴嫩与以色列临时边界“蓝线”上,浇筑被誉为“和平之桩”的“蓝桶”。 自去年12月以来,中国首批赴黎维和建筑工兵分队就深入黎南部卡菲尔凯拉地区执行浇筑蓝桶任务,由于施工点距中国营100多公里,而且春节期间联合国驻黎巴嫩南部临时部队(联黎部队)只给中国分队放假一天,为完成任务,官兵们打算就在“蓝线”上度过春节。 卡菲尔凯拉地区是黎南部战略重地,黎以冲突和边境袭击事件多发于此,该地是双方都高度关注的敏感地域。去年12月中旬,经过联合国努力斡旋,黎以双方终于同意在此地竖立“蓝桶”标志,联黎部队把6个关键点位的施工任务交给了中国建筑工兵分队。 从联黎部队签发任务令到中国军人开赴任务点,计划需要半个月时间的准备工作,中国军人仅10天就完成了。去年12月底,该维和分队立体建筑排18名官兵首次进入卡菲尔凯拉地区施工。官兵们每天要到柬埔寨营地装200余袋石子、沙子和水泥,运到30公里外的任务点后,再以人工背运的方式穿过2公里安全通道,上山进入作业点。 立体建筑排排长李佳说,材料堆放点距离施工点直线距离仅两三百米,但要避开雷场往往需要绕行好几公里。一个多月以来,官兵们每天要冒着七八级大风的寒冷天气,背负30多公斤石子、沙子,上下山数十个来回。肩膀上磨出了血泡,伤好后又结成了老茧,官兵们却自豪地称之为“维和印记”。 进入冬季以来,受地中海气候影响,黎巴嫩南部地区天气变化无常,平均3天就有一场大雨,有时还下冰雹。受恶劣天气和材料缺乏等因素影响,工程进度一度迟滞,虽然春节临近,但官兵们依然每天坚持施工。立体建筑排九班长、四级军士长吴江说:“施工任务紧,我们打算一直干到2月7日再休息。” 繁重的劳动需要强大的体力支撑。为了让官兵吃得有营养,施工小分队把午餐地点改在了“蓝线”工地上,在荒山野地为官兵们制作午餐。炊事员窦唯说:“一天的肉食供给做成一顿给官兵吃,虽然不够科学,但基本上能保证官兵的体力补充。” 每天在荒山野地里吃饭并不浪漫。云南籍战士叶成才告诉记者,黎巴嫩的雨季在冬天,由于毗邻地中海,那里每天都出现六七级大风天气,雨下得又急又大。叶成才说:“热腾腾的饭菜装到冰冷的碗里温度就会降一半,若遇到下雨,十几人就挤在装甲车里吃饭,吃饭时连腰都直不起来。” “这里冬天,头顶飘过一朵云,就可能下出一场大雨来,”操作手李小均说,黎巴嫩降雨量非常大,短短三五分钟时间,脚下已水流成河。在荒山野地里吃午餐,躲之不急便被淋个透湿,让官兵们冷得直打寒战。 然而最苦的,莫过于相思,对身在国外执行维和使命的官兵们而言,尤为如此。 由于借宿在外军营区,为信息保密,对方拒绝为我军提供互联网。施工半个多月,有的官兵连续半个月未能与亲人联系。眼看着就要过年了,为了让官兵能收到亲人的祝福,维和分队领导为每名官兵办理了当地电话卡,官兵们通过国际电话和手机网络才与家人取得联系。 “每年这时,我老家那边最热闹,家家都杀年猪,清闲的人们组织操练锣鼓队、装扮社火,小孩儿们玩烟花、放鞭炮,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与父亲视频通话后,回忆起家乡过年时的情景,李佳脸上写满了回忆。 上士成诚说,他的儿子已3岁,因为他长期在部队执行任务,陪伴儿子时间加起来还不到3个月。成诚说:“虽然我很想念我的宝贝,但履行使命是军人的职责,我们正在干的活能为黎巴嫩人民带来和平与幸福,我觉得吃再多苦、受再多累都值得,亲人们也会为我们骄傲。” “为世界和平守岁,在维和战场上过春节更有意义!”四级军士长高海福对记者说,代表中国军人执行国际维和任务让他一辈子都光荣,他会把思念深深埋藏,等完成使命后,再给亲人们奉献他完整的爱。(王永安 何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