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学者》9月29日文章,原题:“中国公司”变成了非洲的建设者 中国堪称伟业的铁路建设不仅在国内。早在1975年,中国修建了坦赞铁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最长的单线铁路。多年后,中国在亚的斯亚贝巴帮助修建了非洲首条轻轨,于2015年开通。
2016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独家发布中国对非洲的贷款数据(2000年至2014年)。我们发现,中国贷款大多被用于修建具有联通作用的基础设施。
以前一些机构对中国在非投资进行评估时,存在很多系统性错误。首先,中国对非洲国家进行贷款时,只有少量是出于政治动因。其次,并无证据表明中国贷款主要用于获取自然资源。诚然,收到北京贷款最多的是资源丰富的安哥拉,但第二位接受者是资源贫乏的埃塞俄比亚,那里将近90%贷款被用于交通、通信和电力等基础设施。
最后,中国贷款正在建设非洲大陆。从2000年至2014年,近一半中国钱流向两个领域。一是交通运输,收到242亿美元,二是能源(主要是电力),收到176亿美元。道路和铁路占到交通领域将近80%。水电、输电线和天然气管道占能源领域贷款略多于80%。此外,数据显示,此类项目的工头和技术人员一般是中国人,工人则是非洲当地的——这与流俗看法相反。
非洲显然需要联通性基础设施。没有道路运输建筑设备、没有电力驱动工厂,最初被寄予很大希望的中国承包商项目,常得不到落实。由于这样那样的障碍,一些项目后来被取消或从未实施。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中国人“摸着石头过河”的做事方式。
经济学家称非洲的中国基础设施增长是“一带一路一洲”:随着中国的海上丝路向西延伸,东部非洲正成为与亚洲市场联系日益紧密的下一个目的地。在那里,一些中国投资(如在亚的斯亚贝巴市郊的华坚鞋厂)或许是制造业从中国搬到非洲的初步迹象。但制造业起飞要依靠基础设施。
近日,笔者去了埃塞俄比亚东正教圣城拉利贝拉。在林立的教堂外,笔者看到一扇蓝色大门,那是一处中国建筑工地入口。他们在建什么?过去一看,发现自己立足处正是一条大路的起点。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珍妮特·埃奥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