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的社会保障体系,历来是人们争议的焦点之一。
从某种角度讲,这算得上是南非政府“花小钱办大事”的成功案例之一。的确,政府在每个儿童身上投入的资金都很有限;但是统计结果明确显示,享受社会保障的儿童,块头更大、更健康,在学校里的表现也更好。
但是,来自社会保障领域的,并不都是积极的信号。
南非的社会保障覆盖面之大,在发展中国家几乎称得上首屈一指。目前,这个社会保障体系覆盖了1100万受益人,相当于半数以上的儿童(他们家长的年收入低于74400兰特,因而被划入赤贫线以下)都可以享受社会保障。
但是,随着南非人债务水平的增长以及经济增长的放缓,关于社保体系可持续性的问题已经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之前,南非政府开始考虑将社会保障的收益年龄从18岁放宽到23岁,这是因为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带来的贫困效应。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很多18岁的青年人可能刚刚经过升学考试,上学也是要花钱的,而这个年龄段的青年人一般还没有挣钱的能力。然而政府的这一举动,也意味着社会福利覆盖面的增大。人们有理由担心的是:原本就步履蹒跚的南非经济,能否招架得住?
不久前,斯泰伦博斯大学在胡特斯的领导下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南非的育儿补贴(Child Support Grant)发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虽然每个月只有310兰特,但享受这一补贴的儿童,比同年龄段的其他孩子身高平均高出1厘米左右;而且,他们的家庭在日常食品的开销上也要增长3%,这意味着小孩子们可以获得更好的营养。而且有意思的是,享受社会保障的家庭,用在烟酒一类“罪恶支出”上的款项数量明显下降。这似乎显示:政府的财政补贴,带给受益家庭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援,还有精神上的安定。
不过,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在带来积极社会效应的同时,南非过于“善门大开”的社保体系,带给财政的冲击力也不容小觑。
目前,南非消费者的债务累计总额已经达到了GDP的36%;到2016/17年度,还有可能达到48%。在这样的情况下,育儿补贴的数额占到了国库预算的4%,人们有理由担心国家的经济能不能够负担得起。因为就业率一直徘徊不前,南非已经形成了“享受社会保障人数增加、纳税人数量减少”的现象;而这正是目前多少有些“头重脚轻”的福利体系最让人担忧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