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南非记者 苑基荣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17日 22 版)
参加今年南非国庆日庆典活动的黑人政府公务员。
本报记者 苑基荣摄
南非开普敦大学联合利华市场战略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报告指出,过去不到10年时间,南非黑人中产阶级规模增长了一倍以上,人数从2004年的170万壮大到2012年的420万,首次超过人数300万的白人中产阶级。南非黑人中产阶级快速崛起,与1994年新南非民主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南非经济近年来持续增长等因素密不可分。有专家称,黑人中产阶级的崛起有利于南非增加技术储备、稳定就业和扩大税基,将帮助创造一个活跃且持续稳定的社会,为备受国际金融危机考验的南非经济带来一丝亮光。
感受时代巨变,黑人中产家庭收入连增
开车行走在南非首都约翰内斯堡的郊区,一个个新建的中产阶级社区拔地而起,里面居住的大部分是黑人。一到周末,手机店、鞋店等商店挤满了爱好时尚的年轻黑人,大商场里拎着大包小包的多是黑人中产,而正在兴起的南非网购主力军也非这些人莫属。
“我喜欢购物,今天满载而归。”手里拎着多个购物袋的萨塔娜在约翰内斯堡杉藤购物中心对本报记者说。她丈夫也拎着一大堆东西紧随其后。萨塔娜说,她是医生,丈夫是公司主管,两人都是靠自身奋斗起家。
类似萨塔娜的黑人中产2013年的月均收入为8191兰特(1美元约合10兰特),家庭月均收入20583兰特,比2004年增长了34%。南非开普敦大学联合利华市场战略研究所管理顾问保罗对本报记者说,他们定义南非黑人中产的标准是:18周岁以上、家庭月薪1.6万—5万兰特,或者满足至少以下两个条件,即拥有一部车、大学学历、白领或从事专业工作、在市区拥有自住房或月租超过4000兰特的住宅。
一位在南非金山大学当老师的黑人朋友告诉本报记者,自己的感觉与原来不一样了。小时候梦想着自己有车有房,能偿还债务,能看电视,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生活在郊区,能送孩子上私立学校,能旅游,更重要的是不被忽视,得到认可,现在自己做到了。保罗表示,这是黑人中产感受到的时代巨变。
大力发展教育,增强黑人社会竞争力
“在短短不到20年的时间里,南非黑人中产超过白人中产,这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种族隔离时代中产阶级根本没有黑人的份。”南非大学政治学教授德克感慨地对本报记者说。
德克表示,南非黑人中产阶级崛起是1994年新南非民主化进程的结果,特别是《黑人经济振兴法》等政策执行以来,南非的公司被强行将部分股份转让给黑人,使黑人进入公司管理和决策层,赋予了黑人经济权益,现在该法正从金融部门延伸到矿业部门。其次,政府部门推动平等就业成为黑人中产崛起的重要因素。目前40%的黑人技术工人都在政府部门工作,白人仅为13%。第三,政府大力发展教育。种族隔离时代,南非白人当局控制黑人教育。1953年的《班图教育法》规定,撤销学校津贴,学校自筹经费50%,停止向黑人学生供应午餐,自己承担住宿费和书本费,黑人自己承受几乎所有教育成本,目的就是让黑人永远成为低收入劳动者,不能与白人竞争。1994年新南非政府把提高全民教育、尤其是黑人教育作为基本政策,以增强黑人的社会竞争力。年度教育经费保持在财政预算的20%左右,使义务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得到空前发展。受益于此,仅2004年以来拥有大学学历的黑人就激增了125万。
此外,近些年南非经济持续增长为黑人提供了更多机会。很多黑人自己创业开公司开矿。1994年以后,部分白人移居欧洲或澳洲等,都为黑人中产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创造巨大商机,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
黑人中产阶级的崛起正为商家创造着巨大的商机。据了解,2008年,黑人中产的消费总额超过白人中产,2013年达到4000亿兰特,而白人仅为3200亿兰特。最近,南非第一国家银行在对南非六大黑人聚ji区进行调查后发现,2013年第一季度,黑人居住区的住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8.4%,涨幅远高出白人社区。
商家正在努力跟上南非黑人中产的消费习惯。“目前公司来自黑人群体的盈利稳步上升,公司销售策略正在向这部分人群倾斜,未来需要依靠他们。这些人不仅想要白人中产的享受,而且更喜欢混合和赶超。其次,他们也在不断演化。”南非移动通信公司MTN集团销售主管安妮对本报记者说。报告显示,过去10年,黑人中产拥有的智能手机增长了4倍。
“路越来越堵,真没办法。”本报记者经常听到黑人朋友这么抱怨。去年约翰内斯堡市区主干道M1由双向4车道改为8车道,记者所住附近市区快速路也正在向这方面努力,然而一到下班时间,路照堵不误。保罗说,黑人中产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是福音,但这些崭露头角的新群体也给社会发展带来诸多挑战,包括交通、住房、卫生医疗、教育、金融、政府管理等。
保罗认为,新秩序需要新思维,全社会不仅要群策群力,而且必须转变思路。“我们需要更有效、更具包容性的政策,让社会各界的力量能团结起来创造成果,真正增加这个社会的价值。现在南非黑人中产数量还小,将来一半以上人口成为中产,南非社会一定是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模样。”
(本报约翰内斯堡9月1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