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托尼奖终身戏剧成就奖得主,《时代周刊》评价他为“英语世界里在世的最伟大的剧作家”,《纽约客》说他“是诺贝尔文学奖或诺贝尔和平奖的最佳候选人”。
拥有这些“高高在上”头衔的他,对中国观众来说,却是个陌生人。
他就是世界著名编剧,南非国宝级剧作家阿索尔·富加德(AtholFugard)。9月8日,他的3部代表作将首次登陆中国,《我的孩子们!我的非洲!》、《孤岛》、《火车司机》作为上海文化广场“世界戏剧大师系列”第一波演出,亮相上海文化广场集装箱剧场,展开为期一个半月的展演。
富加德的戏剧是“手术刀”
阿索尔·富加德这个名字对于普通中国观众来说或许很陌生,然而在世界艺术、学术和文化界,这个名字如雷贯耳。作为南非国宝级剧作家,这位托尼奖终身戏剧成就奖得主,以见证者的身份,与南非黑人艺术家合作,用戏剧的形式记录着南非的社会现实和南非人的真实心理。
在他过去6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创作了30多部戏剧剧本、4部电影剧本、2部小说、2部自传。他曾荣获托尼奖、奥比奖、纽约戏剧委员会奖、纽约戏剧评论圈奖、南非勋章、日本皇室世界文化奖,以及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等荣誉学位,根据他小说改编的电影《黑帮暴徒》获得200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富加德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戏剧创作。英国BBC将富加德称为“对种族隔离抨击最猛烈的评论家”,他的作品“如同手术刀,剖开社会痼疾,切中观众内心”;正如《英国戏剧指南》中描述的,他的剧揭示了“人性、荣誉、尊严能在最极端的境遇中存活下来”。
大师之间惺惺相惜。1973年,当英国导演彼得·布鲁克在英国皇家宫廷剧院,看完富加德编剧并导演的作品《孤岛》之后,激动地说:“这是我有史以来在剧场看过的最伟大的想象和真理的结合。”英国首演之后,《孤岛》1975年在百老汇上演,获得当年的托尼奖最佳演员奖以及最佳剧本和最佳导演提名。2007年,彼得·布鲁克在法国导演了富加德的另一部托尼奖作品《希兹尉·班西死了》,算是圆了一个梦。
三部代表作中国首演
阿索尔·富加德的作品之前从未在中国正式公演,对此,制作人、导演陈文聪表示,不仅是富加德在中国的认知度低,整个非洲戏剧在中国都鲜少介绍。国内对非洲戏剧的了解主要停留在非洲本土戏剧,作为被西方戏剧界广泛接受的编剧,富加德在中国人眼中,既不属于正统的非洲戏剧家,也不属于欧美戏剧家,而且,由于国内戏剧界的引进模式、国内戏剧翻译文本缺乏以及导演选择取向的局限等,富加德等戏剧大师的剧作在国内成了少人问津的遗珠,希望通过这次契机,认识富加德并关注非洲戏剧。
陈文聪国际戏剧工作室此次特别挑选了富加德的3部代表作《我的孩子们!我的非洲!》、《孤岛》、《火车司机》,在上海文化广场户外集装箱剧场进行中国首演。这3部剧作为富加德不同阶段的代表作,都是根据真实故事创作,分别创作于种族隔离的上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以及后种族隔离时代。
据悉,3部戏剧对白以英文配以中文字幕,这种由国内团队制作、中外演员同台表演原版英文话剧的模式,在国内尚属首次。
“蛇窟”升级为“箱剧场”
上海文化广场“KFS对话建筑”生态箱剧场为创新而建,自去年“开箱迎客”以来,音乐剧《河谷三号》、《魔都、魔都》等独具特色的创新戏剧在此上演,给观众带来全新体验。“环形剧场,旋转座椅,天地为布景,箱体为舞台”,将戏剧还原到与大自然“共同呼吸”的状态之中,而这次的“世界戏剧大师系列”,让生态箱剧场无论在功能还是表现效果上,为戏剧的发生提供多一种可能。
巧合的是,由于种族隔离时期南非特殊的社会环境,富加德的剧作曾在南非动物园一个废弃的蛇窟中演出,他的剧团因此得名“巨蛇剧团”。而由4个回收利用的集装箱搭建成的箱剧场,其未加修饰的原始粗犷气质与蛇窟不谋而合,可以更加完整地呈现出富加德的戏剧风格。同时,集装箱剧场与富加德3部戏的内容主题紧扣,可以提供许多联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