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武术学员来华接受培训
南非“中国年”辽宁芭蕾舞团演出现场
本报记者 郑 苒
2015年是我国对非文化交流中一个特别的年份。随着南非“中国年”系列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贯穿全年的“2015中国文化聚焦”进程也已过半。通过创新尝试,中国文化在非洲获得了更高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双边文化界更是从交流走向了合作。两大盛事相互映衬、彼此呼应,掀起中南和中非友好交流的新高潮。
南非“中国年”:高雅艺术走进非洲
继去年“南非年”在华成功举办后,2015年,中国文化部与南非艺文部再次合作,在南非开展“中国年”框架下的系列文化活动。南非“中国年”是在非洲大陆举办的第一个中国国家年活动,涉及多项政治、经贸、文化、科技、教育等领域的项目,这其中,人文交流项目最为出彩。记者从文化部了解到,作为今年聚焦品牌活动的重点项目,南非“中国年”的多项文化活动都旨在尝试把中国的京剧、芭蕾舞、交响乐等高雅艺术带到非洲。
3月15日,中国文化部部长雒树刚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南非,出席了“中国年”开幕式及文艺演出。深圳交响乐团与南非艺术家一道,为来宾们献上了一台融汇中华韵味和非洲风情的交响音乐会,既有中国传统优秀曲目如《春节序曲》、《黄河》等,又有两国歌唱家共同演唱的南非民歌《索索洛扎》,在当地主流社会引发强烈反响,为“中国年”开了一个好头。
作为南非“中国年”的重要文化活动之一,近日,辽宁芭蕾舞团与约翰内斯堡芭蕾舞团联合排演的《天鹅湖》在约翰内斯堡和布隆方丹两个城市巡演了21场,平均上座率高达81.2%,以300多万兰特的票房总收入创造了约翰内斯堡芭蕾舞团在南非的票房纪录。文化部外联局非洲处处长松雁群告诉记者,此次巡演以“政府引导,艺术合作,商业运作”为原则,开创了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相结合的中非演艺交流新模式。尤为可贵的是,辽宁芭蕾舞团在打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在商演之余举办了多场针对青年观众的公益演出和芭蕾艺术讲座,大大加深了中国芭蕾艺术在南非的影响力。
目前,“中国年”文化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从6月中旬起,将陆续有天津京剧院巡演和天津非物质遗产巡展、浙江文化节等大型活动。在第四季度,双方计划在南非举办大型文艺演出,为“中国年”画上圆满的句号。
人力资源培训:文化援助机制化
对非人力资源培训是“2015中国文化聚焦”系列活动的一大亮点。培养人才是长期以来非洲国家对中国的重要诉求,也是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对非关系“真、实、亲、诚”四字方针的具体实践。对非开展文化人力资源培训,帮助非洲国家文化管理人员和艺术从业者提高技能,是近几年文化部对非工作的一个重点项目。
据介绍,目前,文化部对非人力资源培训工作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并逐渐机制化。已有少林寺、霍元甲文武学校、浙江省文化馆和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4家机构被授予“对非培训基地”称号;基本的培训项目涵盖武术、手工艺、声乐、文物修复等。此外,“中非文化合作伙伴计划”在2013年正式启动,该计划旨在推动中非各100家文化机构开展长期对口合作,为全面加大中非文化艺术领域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合作、协助非洲国家发展文化事业提供了更加切实有效的平台。伙伴计划延伸出了众多人力资源培训项目,例如,南京博物馆的专家小组于2013年赴尼日利亚,对该国文博系统业务人员进行培训,讲解文物保管与修复;文化部计划组织非洲学员到辽宁的相关机构进行舞龙舞狮、芭蕾舞培训等。
今年的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涉及范围更广、培训人数更多。文化部将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举办武术培训班,在浙江省文化馆举办陶艺培训班,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举办非盟青年官员中国文化研修班,在天津动漫园区举办动漫制作培训项目等。文化部还积极探索把更多的在华培训延伸至国外,例如,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计划与南非的职业培训机构建立联系,探索境外化培训之道。
据了解,在即将于南非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文化部将继续把人力资源培训作为对非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培训力度,健全培训机制,拟提出“十大培训基地”和“千人培训计划”。“对非人力资源培训是人心工程。把中国的理念、成功经验、模式扎根到人身上,中华文化才能发挥最大影响力。”松雁群说。
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为非遗合作搭建平台
“2015中国文化聚焦”系列文化活动在中国国内和非洲20余个国家陆续展开,举办包括演出、展览、研讨会、电影周、人员交流等在内的约200项文化活动。在众多活动中,非遗成为频频出现的一个字眼。2月5日至17日,辽宁非遗展示团携烙画、指画、营口面塑、辽阳剪纸4个非遗项目赴博茨瓦纳、津巴布韦、马达加斯加参加“欢乐春节”活动,展示性、互动性强,特色鲜明的展演取得了极佳的效果。6月中旬,天津非物质遗产巡展即将在南非启动,9位非遗传承人将向非洲人民展示杨柳青、泥人、鼻烟等项目。
随着中非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双方在非遗领域的交流不再限于展示,非遗合作成为中非文化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被提上日程。非洲国家非遗资源丰富,仅法语国家就有10多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收录,相比较之下,中国的非遗保护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中非双方在非遗合作方面具有很大前景。
中国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与非洲的非遗合作首先应建立一个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平台。中国应充分了解非洲国家非遗保护的现状、政策以及诉求,在此基础上把中国先进的理念和措施传递给他们。同时,非洲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保护和传承非遗的经验,值得中国非遗保护者学习和借鉴。
中国文化部致力于为非遗合作搭建平台。9月,在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期间,中国文化部将邀请20个非洲法语国家文化主管部门负责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司局级文化官员或专家来华,参加非遗节活动,并与中国非遗专家、主管部门进行对话。据中国文化部外联局非洲处官员透露,文化部将根据论坛期间非洲国家提出的需求,有针对性地举办一些非遗讲座,例如如何申报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