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名南非学员来到福州学习中国服装设计,这些南非学员为什么来榕学习,他们怎么生活,他们眼中的福州是什么样的?
一个世纪以来,西方文明渐渐地改变了各国人民的穿着方式,全世界人民都穿着相似的服装。所以多年前,我们的国家领导人穿着唐装去迎接小布什、普京,出席APEC峰会时,瞬间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不仅点燃了中国人对自己传统服饰的热爱,也让各国服装界的精英们“垂涎”,纷纷学习、研究、设计中国的唐装、旗袍、汉服……日前,南非纺织服装班在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开班了,30名学员埋头苦学……
采访中,这些学员表示,中国文化深深吸引着他们,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将中国传统服饰里的一些元素应用到他们本国的服装当中去。除了学习服装,这些学员还喜欢到三坊七巷,感受福州特有的文化;到中亭街逛街,购买各种衣服、小商品……
Khumalo
学做唐装,期待做旗袍
在一个下着小雨、有点阴冷的早晨,记者走进这个服装班。男男女女,有编着麦穗头的黑人,也有金发碧眼的白人,正在学习西裤制作的他们,忙活着手中的活,时不时地向老师请教问题。
包着头巾的Khumalo,拿着粉笔在一块布上仔细地画着、思考着,抬头看到记者后,立刻露出热情的笑容,用刚学会的中文跟记者打招呼,“你好!”吐字十分标准。
Khumalo告诉记者,她会的中文只有几句,其他的还没来得及学,学校为每位学员都配了一至两名本校的大学生当他们的生活助理,哪有好吃的、哪有好玩的,这些助理都知道,大家在一块都很开心。在Khumalo眼里,中国人是谦虚、聪明、友好、乐观的。
在南非,Khumalo有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来这个培训班之前,我曾来过中国。我对中国的市场,还有一些面料、传统服饰都是非常有兴趣的。你可以看到我现在正在非常忙碌地做各种衣服,我想早点把这些衣服做出来。”目前,他们已经在学唐装的制作了,旗袍的课程还没开始,但她已经期待很久了。
南非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穿着与现今的我们没有太大的区别。但Khumalo介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场合,需要穿不同的传统服饰,“结婚的时候,我们会穿‘shrekshrek’(南非本地语),穿这种服饰,意味着要进入一个新的家庭,开始一种新的生活。这种服饰一般都是明亮的长袍,它由三到四块布料组成,连接的地方用布条缠绕,还有类似于中国的肚兜的地方。”Khumalo一边比划着一边掏出手机,给记者一一展示在参加各种庆祝活动时才能穿的服饰的照片。这些服饰颜色上的明暗区别,其中有一件是带有亮片的裙子,相当的时尚,Khumalo很爽朗地笑着说,“这套也是在参加庆祝活动时才能穿的传统服装,照片中的人就是我!”
如今,在南非,一些服装界的人士也试图在设计中加入他们自己传统服装的元素,比如在T恤上印他们传统的花饰图案。Khumalo说,通过这次学习,她也想把中国的祥云、飞龙等一些传统图案加入到她的设计中去,让南非人民穿出“中国味”来。
此外,有点小“贪”心的Khumalo还想在中国学习先进的印花技术,“数码印花印在棉、麻、纱等不同面料上的效果是不同的,我想把我最好的设计效果呈现给人们看。”
从非洲来到亚洲,他们对福州的天气还适应吗?Khumalo竖起大拇指说,“福州的天气真的很不错,与南非比起来那是相当的舒适。”
Apisalome
要把中国古建筑融入到设计中
这次来学习的南非学员年龄跨度很大,从60后到90后都有。采访Khumalo时,我们以为她应该在二十七八岁,谁知她自曝已有45岁,孩子都快上大学了;当采访Chetty时,我们以为他应该有三十岁,但小伙子透露他只有二十二岁。好吧,南非朋友的年龄你别猜。
在采访中,许多学员都在忙着手中活计,而四处走走、看看的Chetty自然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番了解后得知,原来Chetty在南非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他的父母开了很多的纺织企业,而他虽然年龄不大却已是两家服装企业的负责人。难怪有着一副“领导”模样。
“福建的纺织业技术发展迅速,听说有办这样的班,我就来了。我对生产服装的机械很感兴趣,希望能在中国找到一些好的设备。”Chetty说。
学习期间,学校还将带他们到福州的一些制衣企业走访交流,详细了解中国服装企业的企业文化、经营模式、发展情况和未来规划等。这点也正中Chetty下怀,“在中国,人们的动手能力非常的强,我觉得这个非常好,所以也希望能找到一个训练员工有很强动手能力的方法。”原来,在相同的条件下,技能也传授了,但最后落到实际的操作上就是出现了很多问题,Chetty的此行目的就是为了学习管理经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学习的目的不同,学习的侧重点自然也不同。设计出身的Apisalome则时时留意着身边的每一个中国元素。看完了三坊七巷的建筑,他很兴奋,“中国古建筑的屋顶设计真是很有艺术性,而且雕刻了那么多精致的东西。在老师的讲解过程中我突发奇想,要将这些房屋的独特设计理念融合到我的服装设计中,我很期待这样的效果。”
说起此次学习,Apisalome一个劲儿地夸好:“这里的老师很优秀,也很敬业,实验设备也是一流的,每堂课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不仅有互动,还有一对一的指导,确保我们都能尽快掌握相应的技术,让我们受益匪浅。”
记者注意到,这个学习班的课程排得相当的满当与精细,甚至连周六、周日也会安排一些参观实习和互动环节。在课程表上,不仅有他们每天的学习内容,甚至还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带班负责人。
回国后这些学员将成为业务骨干
事实上,两年来,已有朝鲜、尼泊尔、塞尔维亚、津巴布韦、斐济、南非等近30个发展中国家,共计100余名学员到闽江学院学习过纺织服装技术。
“到目前为止,对发展中国家的学员进行服装方面的培训,全国只有我们一所学校在做。我们对这些学员的培训时间不长,一般在五六十天以内。培训内容不仅有唐装、旗袍这样的传统服饰制作,也有西服、礼服这样的现代服装制作,同时,我们还会带他们到福建的一些大型制衣、纺织企业去实地考察。”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院长陈东生介绍,在来中国学习之前,这此学员在当地要么技术上过硬,要么是工厂里的管理人员,要么是政府里管服装行业的管理人员,他们学成回国后,必然会促进他们国家、地区服装行业的发展。
之前参加过培训的斐济学员CarolynMargaret说起对中国的印象,滔滔不绝:“中国很大,人很多,富有竞争意识;我们国家相差较大,人少,很少有这方面的意识。其实我跟中国还是挺有渊源的,我的祖父是广州人,父亲是大使。我曾经来华两次,老公曾来华在哈尔滨谈判。我的孩子也来过中国,到过北京和台湾,他们很喜欢中国,特别是购物,物美价廉……”
来自利比里亚的学员RufusT.Kakar则对记者说:“中国文化深深吸引着我,只是在这里呆的时间太短了,我们都希望有机会再来学习。”本报记者筱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