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祖马。
2013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非洲联盟委员会主席祖马。习近平表示,中国支持非洲国家自主发展和联合自强,支持非洲国家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非洲的发展是中国的机遇,中国的发展也是非洲的机遇,中非共同发展对于增强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具有重要意义。祖马表示,在非洲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中国是非洲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非洲国家希望借鉴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加强在发展规划、农业、制造业、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交流与合作,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协调。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主任贺文萍认为,这次会见对外释放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开展与非洲的关系,重视发展中非关系仍然是中国外交政策中的重要内容”。3月底,习近平还将作为国家主席参加在南非举办的金砖国家第五次领导人会晤,这表明,中国将继续重视非洲,重视开展与非洲的关系,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紧密联系。
中非合作论坛是有效机制
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在新时代逐渐转向多领域多层次发展。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非友好大都体现在政治层面的友好关系,到八十年代开始逐渐体现到经济层面的合作。从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机制设立后,除了政治、经济等传统领域,中非之间在国家安全、文化教育、人力资源培训、工青妇等各个领域的合作和交流都有所加强。“中非合作论坛作为一个机制,每三年会推出一个以国家为主导的量化的具体合作方案,而且规定在三年的期限内必须完成,这有力地推动了中非关系的发展。”贺文萍说。
贺文萍说,论坛设立以来,中非之间在推进建立和发展“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加强交流和磋商,以及国际事务上加强合作”的“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中非论坛用十多年的实践和行动表明,它不是奢谈非洲发展的空谈俱乐部,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国同非洲国家之间开展集体对话、交流治国理政经验、增进相互信任、进行务实合作的重要平台和有效机制,是中国对非关系以及中国多边外交的一个响亮的品牌。
在经济层面,中非贸易额从2000年的100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超过2000亿美元;中国对非投资存量截至2011年底已达到147.4亿美元,是2003年的20倍。如果加上通过第三国转投部分,中国对非各类投资总额已超过400亿美元;非洲还成为中国第二大海外劳务工程承包市场。在非洲的中国人已近百万,在非洲开展经贸活动的中国公司已达2000多家。
贺文萍介绍说,从论坛推出的行动纲领看,每届论坛提出的促进中非关系发展的举措均很好地体现出中国对非政策的延续性和创新性。如第一届论坛重点是对非减免债务,为非洲关注的巨额债务减免发挥中国的作用。2006年北京峰会则大幅度、全方位在减债、投资、援助、民生等方面提出了对非合作的“八项举措”,使中非关系迈上了一个新台阶。2009年第四届论坛提出的“新八项举措”则回应国际社会和非洲提出的新关切,在延续和提高以往各项领域的支持力度之外,又在环境保护、清洁能源、科技合作以及支持非洲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政策措施。
而这些举措也得到了非洲国家的热烈响应。贺文萍举例说,2006年的“八项举措”中提出在非建立经贸合作区,当时提出的目标是5个,目前已经建设了7个,还有很多国家提出申请。另外,针对非洲中小企业的贷款,以及向非洲产品开放中国市场,这些举措也都得到了非洲国家的欢迎。
非洲国家更加务实
中非之间的友好关系已经从过去中国单纯地援助非洲发展为目前的互利共赢合作模式。贺文萍认为,这种变化与全球化发展的变化态势是一致的,“过去单纯援助非洲的时候,非洲国家大都刚独立不久,他们百废待兴,人才等发展的各种要素都比较欠缺,因此,中国的援助是非常必要的,政治上的声援和经济上的援助都是为了巩固其来之不易的政治独立”。但是随着非洲的发展,依赖援助的模式在非洲是不可持续的。非洲自己也喊出“要贸易、要投资不要援助”的口号,“援助会助长援助依赖症,对非洲的发展不利”。
同时,她认为,中非合作方式的转型,也是切合非洲发展的需求和道路的。“通过贸易和投资,能够使得非洲本土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成长,能够激活本土的生产要素,培育和壮大其经济发展的内生要素。”贺文萍说。
目前,非洲独立运动时期和中国友好的非洲国家领导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一代非洲国家领导人中,有很多在民主、自由、人权的价值理念上跟西方非常一致,有很多人本身也在西方接受教育,这对中非关系并不构成不可逾越的障碍。贺文萍说:“事实证明,中国同样能跟新的非洲国家领导人很好地开展关系。虽然他们的经历不同,受教育的背景不同,但是他们促进自己国家发展的使命是相同的。在非洲发展的问题上,中国有很多的经验可以共享,中国的很多举措也可以给非洲国家以帮助,这是很多西方国家望尘莫及的。”而一些在西方受教育或工作过的非洲国家领导人,在回到非洲后发现,照搬西方的民主和自由在非洲的现实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非洲的经济发展程度比较低,民主的各种要素都比较欠缺,他们反而也开始探索适合他们自己的政治模式,在探索的过程中,非洲也出现了“向东看”的思潮,想借鉴一下中国的经验,这也算是中非关系发展的一个新机遇。
整个非洲被纳入金砖体系
贺文萍认为,2013年是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结束后新的三年合作的开局之年,中国也经过了国家领导人换届,习近平主席上任后的第一个重要的外事活动就是去南非参加金砖国家峰会,这必定会因吸引全世界关注的目光。“金砖国家是新兴国家的一个平台,南非是最新的一个成员。正是因为南非的加入,金砖国家跨越五大洲,把整个非洲也纳入了金砖的体系,因此,此次出访非洲的意义就更加重要。”贺文萍指出。
不过,在中非关系发展过程中,贸易摩擦以及如何处理与当地的关系等现实问题也切实存在。“中非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是跟所有的国家,只是跟一些贸易结构相似的国家,比如前几年在纺织品领域比较突出。”贺文萍说,中国是纺织品大国,南部非洲的莱索托、马拉维,包括南非都有很多纺织品生产企业,跟中国纺织品相比,他们的竞争力不强。贺文萍说,中国对贸易摩擦问题早就有所意识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比如说,在六七年前,虽然中国的纺织品出口没有违反任何国际公约,但中国还是采取了自我设限的方式,减少对南非等地纺织品的出口。“不过,我跟一些南非学者交流发现,中国的纺织品出口减少,南非等地的纺织业也并没有发展起来,中国产品的空白被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的产品填补了。”贺文萍说,“非洲当地更需要的是自身调整结构,提高竞争力。”
与此同时,中非关系的紧密发展也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曲解甚至指责。“西方国家的普遍感觉是,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提升很快,动了他们的奶酪。”贺文萍说,“西方国家认为非洲是自己的势力范围这样的心态一直没有改变。”贺文萍介绍说,实际上中国一直强调,开展中非关系从来都不是一种排他性的关系,中非关系的发展要采取“把蛋糕做大”的心态,“一旦蛋糕做大,即便中国分一块,原有的国家在非洲的份额并没有减少,而且非洲发展的潜力也调动起来了”。但现实是,西方媒体喜欢用放大镜来看中非之间的误解,中非关系中很多积极正面的东西他们都视而不见,把“中国威胁论”扩展到中非关系中来。
贺文萍也指出,切实推进中非关系仍然有诸多具体问题需要注意。虽然中非关系的发展有高层领导人的重视以及中非合作论坛机制的保障,但从企业的层面来说,企业是走进非洲实施这些措施的主体,在经营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合理合法经营,并且做好企业的社会责任。如此,才能推动中非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 卢茹彩)
《今日中国》法文版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