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戳穿日本右翼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五大谎言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80年前的那个寒冬,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惨绝人寰,震惊世界。
历史,早就把日本军国主义的这一暴行钉在耻辱柱上。但在日本国内,总有一些势力妄图否认南京大屠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日本政坛和社会右倾化加剧,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行再度甚嚣尘上,且手段更加多样。
2015年,在联合国(微博)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评议《南京大屠杀档案》期间,日本当局以威胁停缴会费等手段百般阻挠。
2016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的一些高中教科书回避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仅以“大量”这一表述模糊处理。
今年年初,日本APA集团被曝在其旗下连锁酒店内公然放置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书刊。近期,媒体又曝光日本派遣议员游说阻挠加拿大安大略省议会设立“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不仅日本当局,日本社会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也讳莫如深。右翼学者、政客大肆散布似是而非的“论据”以支撑其谬论,一些所谓意见领袖和右翼媒体推波助澜,让原本就对侵略历史不甚了解的许多日本民众信以为真。
然而,日本也有一批长期致力于调查和研究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正义人士,与右翼势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谎言作着坚决斗争。新华社记者日前走访了多名有代表性的南京大屠杀问题专家和历史学者,他们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和论证,戳穿了日本右翼势力竭力编造和散布的五个主要谎言。
谎言一:南京大屠杀是战胜国为报复日本而在“东京审判”(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中捏造出来的,参加审判的印度法官主张判被告无罪。
日军侵华战争历史学者森正孝:东京审判中,有11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出庭作证,还有来自“难民区”(国际安全区)的“第三者”作证,如美国牧师马吉、医生威尔、金陵大学教授贝茨等。除出庭作证者的证言外,还有众多证人的宣誓证词,以及来自“难民区”的资料、法院尸检报告、慈善团体埋葬记录、犹太教拉比的书状等,证据充分。
一桥大学历史学教授吉田裕:印度法官帕尔主张判被告无罪,是因为他认为英法等战胜国没有资格审判战败国。但实际上,帕尔也承认日本在占领地进行了战争犯罪。日本右翼对帕尔的主张断章取义,蓄意简化,其目的是想说明“日本无罪”。
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濬之子、上海交通大学(微博)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向隆万指出,东京审判强调人证物证,被告人也享有充分的权利,检方和辩方人员都是国际化的。审判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人证物证数量众多,其中外国人的证词尤具说服力。
谎言二:南京大屠杀当时就没人知道,中国国内和世界舆论当时也没什么反应,都是后来编出来的。
森正孝:当时在南京的外国记者目睹日军暴行后立刻撰写了报道。屠杀开始后几天,就出现了相关报道,如《纽约时报》《芝加哥每日新闻》等媒体都有报道。到1938年1月,世人都知道了南京大屠杀的存在。中国人也知道这一情况。1938年2月,中国在国际联盟的代表顾维钧在国联发表演讲时提到南京大屠杀,并呼吁全世界关注这一事件。这证明中方在此之前已掌握了具体情况。日方也并非在东京审判后才知道南京大屠杀。现在能够查到的大量资料证明,当时日本外务省通过各种渠道已经知道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因此,当时无论中方、日方还是全世界,都知道南京大屠杀的情况。
历史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石井明:事实上,南京大屠杀经当时留在南京城内的外国媒体记者报道,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日本的谴责。问题是,在日本国内,由于舆论受到严厉管制,日本媒体对事件真相完全没有报道,所以当时日本民众对日军的残暴行径完全不知情。
南京大屠杀史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学者胡卓然最新发现的史料显示,时任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1943年已对大屠杀表达了国际反法西斯阵营的共同愤慨,还将其与纳粹对犹太人的大屠杀并列。这证明,南京大屠杀在发生后就已成为中外公认的日军严重暴行。
谎言三:当时南京人口只有20万,南京大屠杀的被害人数不可能有30万。
吉田裕:据南京市政府1937年11月23日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信函,当时南京特别市有约50万人。此外,守卫南京的部队也有约15万人。因此,说南京只有20万人肯定不对。
南京大屠杀历史学者、日本铭心会会长松冈环:所谓只有20万人其实是指南京的“难民区”(国际安全区)。右翼分子谈及这点时却丝毫不提“难民区”这回事。其实“难民区”只是南京城的一小部分,并不能代表整个南京。
森正孝:当时处理尸体的崇善堂和红万字会的记录显示,仅这两个团体就处理过约15万具尸体。考虑到大量集体屠杀都在长江边进行,许多尸体被抛入江中无从统计,最终受害人数近30万人。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副会长朱成山指出,日军南京屠城30万人的暴行是经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认定的法定事实。根据后来发现的各种资料,大屠杀遇难者肯定超过30万,而且“只会多,不会少”。
谎言四:“百人斩”杀人竞赛是当时的日本媒体杜撰的,不能成为南京大屠杀的例证。
吉田裕:所谓“百人斩”竞赛最初由《东京日日新闻》(今《每日新闻》)报道,也有其他媒体报道。内容是日军两名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向南京进军途中比赛谁先斩杀中国人过百。两人在紫金山战役中得出了“106比105”的结果,但因无法判断谁先斩杀超过百人而又开始“150人斩”竞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在其著作中记述南京大屠杀,其中就包括“百人斩”竞赛。后来,向井和野田的后人起诉《每日新闻》《朝日新闻》和本多胜一损害先人名誉,最终被判败诉。
森正孝:有人宣称,向井和野田的“百人斩”竞赛是一种战斗行为,而且被媒体夸大了,并非事实。还有人称,日本刀根本斩不了百人就会坏掉。本多胜一和《每日新闻》(在上述诉讼中)主张,杀人并非都发生在战斗中,很多俘虏或被抓来的农民在无法反抗的情况下被斩杀,因此斩杀超过百人并非难事。原告方的辩护律师就是前防卫大臣稻田朋美,她也宣称南京大屠杀子虚乌有。但法庭判决原告败诉。
松冈环:不仅当时媒体有报道,两名当事人回国后也曾亲口告诉家人,自己“在战斗中杀了超过百人”。根据我多年探访日本侵华老兵获得的信息,当时日军虽然也在战斗中用刀杀死过中国军人,但更多情况下,所谓“战斗中杀敌”其实是抓当地农民“试刀”的残忍暴行。
朱成山指出,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对“百人斩”的判决具有法定的严肃性、有效性和正义性。日本法院判决战犯遗属败诉,使日本右翼为侵略历史翻案的图谋未能得逞。
谎言五:中国军人穿上便衣化装成平民,是反抗日军的游击队员,日军杀害他们不违反国际法。
吉田裕:学界对“便衣兵”的说法其实早有定论。当时日军仅凭“眼神凶恶”等所谓特征甄别“便衣兵”。但当时军纪规定,如果怀疑敌军伪装成平民,要经过军事法庭程序才能作出判定。
森正孝:当时有一些弃军装换便服的士兵,但其目的不是为战斗,而是为逃过日军的暴虐处置。这些人已经丧失反抗能力,被日军俘虏。当时日军对俘虏不留活口,会立刻处死,其中多数人在长江边被屠杀。有关这方面的记录、证言数不胜数。日本当时已加入《海牙公约》,其中明确规定对俘虏应给予人道待遇,日军的做法完全违反了这一公约。
石井明:有史料证实,日军曾闯入当时由欧美管理的国际安全区,抓走并杀害了很多士兵和平民。在南京城区,日军也无差别地杀害了很多士兵和平民。国际法规定不能杀害俘虏和平民。日方声称杀的是伪装成平民的便衣士兵,这完全是为逃避责任而进行的狡辩。
朱成山指出,根据《海牙公约》,当时中国军人只要放下武器就应被视为俘虏,不管其是否换成便装。尤其是,国际安全区是不允许携带武器者进入的,因此日军在那里抓走并杀害所谓“便衣兵”是完全违反国际法的。(执笔记者:刘赞、冯武勇;参与记者王可佳、杨汀、邓敏、马峥、蒋芳)(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