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南非主流媒体《星报》、《商业日报》分别刊登唐中东总领事署名文章《中国经济正增长为新发展格局打下坚实基础》,阐述了后疫情时代我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及背后原因、中国坚持开放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表明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10月中旬,中国国家统计局宣布,第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4.9%,呈现稳定恢复态势,前三季度GDP合计同比增长0.7%,经济增速年内首次由负转正,从需求回暖、产业循环持续改善、生产、市场信心和活力增强等方面看,中国经济在四季度乃至全年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保持目前态势。
受百年未有的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影响,今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萎缩6.8%;第二季度在总体控制疫情传播基础上,加大复工复产力度,有所好转,单季同比增长3.2%,上半年经济总量合计同比下降1.6%。第三季度实现正增长,在疫情肆虐全球的当下,格外引人注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中国经济今明两年的增长率分别为1.9%和8.2%,今年世界经济将萎缩4.4%,美国经济预计将收缩4.3%,欧元区预计收缩8.3%,中国经济将是今年全球唯一实现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一些西方媒体评论认为,当世界大部分地区仍在与病毒搏斗时,中国已经实现相对较快的复苏,对其他受新冠病毒冲击的国家而言,这种增长的速度难以想象。而且,与有些国家为挽救经济采取超级宽松政策不同,中国所采取的刺激措施要温和得多。快速的复苏不仅给中国社会带来信心,也让世界经济受益,尤其是与中国联系密切的行业和企业。
纵观全球,中国的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走在了各国前列。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始终将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减少了数以百万计的可能感染,最终控制住了疫情。
在抓疫情防控的同时,中国政府加大宏观政策应对力度,科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财政、金融、社保等纾困和帮扶政策,千方百计稳就业保民生,帮助困难企业保住市场主体,将新增的财政赤字和抗疫特别国债共1.7万亿人民币通过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直达市县基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系列措施,有力有效推动全国生产生活秩序恢复,经济延续稳定恢复态势,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从外部环境看,在疫情冲击下,全球跨境投资和货物贸易急剧萎缩,人员、货物流动严重受阻,世界经济正在经历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预计全球贸易将缩水13%到32%。今年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影响超出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
中国经济增长转负为正,对深受疫情拖累陷入整体衰退的世界经济是个重大利好消息,无疑将为包括南非等非洲国家在内的世界经济恢复注入正能量,带来促进作用。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所说,中国经济将成为全球经济的积极推动力。国际评级机构惠誉国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将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国际社会普遍肯定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期待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市场恢复活力以及内需增加,世界各国都将从中受益。
10月下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届五中全会,为中国未来的发展规划了新蓝图,确定中国将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发展将更加重视扩大内需和畅通国内市场,亦更加重视国际合作和对外开放。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根据中国发展阶段、外部环境变化提出的重要思路,是在经济全球化受到单边主义、保护主义、贸易霸凌冲击下重塑中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随着经济体量不断扩大、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中国经济增长对内需的依赖将逐渐增大,出口占比将不断下降。从国际上看,经济体量越大、收入水平越高、服务业占比越高的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有更多的部分在其国内消化。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高端制造业、服务业占比将越来越高,可持续发展会更加依赖国内经济活动。
构建新发展格局强调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不是过去的简单重复,而是要坚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依靠科技创新,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形成更多新的增长极,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在向扩大内需努力转变。现在顺应这一转变,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新的强劲动力。中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大市场。中国超大的市场规模必将带动世界各国特别非洲国家对中国的出口和投资,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增加世界需求总量,促进全球经济从疫情萎缩中复苏。
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自我封闭”,而是要推进更高水平开放。中国政府追求的将是一个开放而非封闭的新格局,双循环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关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绝不意味着从此闭关锁国,与世界经济断开联系,更不意味着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有改变。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并不是说国际循环不重要,而应是更深地拥抱自由贸易,在投资、贸易、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都进一步与世界经济体系融为一体。
11月15日,中国与14亚太地区国家签署了RCEP贸议,诞生全球最大体量自由贸易区。11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今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发言中表示,中方欢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签署,也将积极考虑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月14日在东亚峰会上表示,中国将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营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国的市场是开放的大市场,面向世界的大市场,将为包括周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更多发展机遇。
近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30%上下,在新发展格局下,完全可以期望,一个扩大开放的中国将对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