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绿卡”为啥成了“香饽饽”?
“等到申请成功,我要办一场派对来庆祝。”
“这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给我的至上认可与信任。”
记者面前这位荷兰籍外企高管庄士杰今年52岁了,刚刚通过汉语五级水平考试的他用流利的中文讲述着申请中国“绿卡”的故事。到中国香港和北京工作长达15年,庄士杰说,这里就是家,未来的职业生涯,他还将在“充满机会”的中国大地上度过。
从2015年9月到2017年6月,关于“绿卡”制度的改革与新政不断。2016年,中国公安部发出中国“绿卡”1576张,比上年度大涨163%。频繁的新消息让更多像庄士杰这样的申请者与成功者引来关注的目光。“盼望已久,等待更长。”中国“绿卡”为何如此被需要?系列新规释放怎样的信号?紧俏的需求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国际大势?
“中国就是我的家”
生于荷兰,长在奥地利,求学在美国和瑞士。2003年,当已过而立之年的庄士杰第一次踏上亚洲土地,来到中国香港的时候,他没有想过这一来竟就此留下了。
“刚开始简直要哭,人多,天热,我真的受不了。”但很快,庄士杰发现了自己的变化。这里的一切速度很快,但人们非常友好,善于学习,充满生气。5年之后,当负责的中国与荷兰轨道交通合作项目到期之后,庄士杰拒绝回国,很快又在北京找到了另一份工作。
“我喜欢挑战,也喜欢在中国化的环境中工作。我是会说中文的西方人,在中西企业的沟通合作中还能发挥很多作用。”庄士杰说,源源不断的事业机会和生活与文化体验,让他在中国一待就是15年。
而真正开始考虑“绿卡”的事情,是这两年的事情。所谓中国“绿卡”是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证的通俗说法。持卡人出入境无需再办签证,居留期限也不受限制,在缴纳所得税、办理金融业务、国内商旅消费、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等方面更享有与中国公民同等待遇。
两年前,庄士杰的母亲去世。但是因为护照正在更新签证,庄士杰无法办理正常手续回国。好在最后公安部门帮助庄士杰顺利归国,但每年一次耗时约3周的签证更新,让庄士杰倍感“绿卡”之重要。
花费半年时间搜集整理材料,庄士杰终于在去年8月递交了申请。“中国就是我的家,我在这里生活15年,申请绿卡是非常自然选择。更重要的是,这张‘绿卡’代表中国对我的认可和信任,它带来归属感,让我更加放松地工作和生活。”庄士杰说。
实际上,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有幸获得这张中国“绿卡”的人并不多。自2004年8月中国实施“永久居留证”制度到2013年的10年间,获得中国绿卡的总人数为7356人。2016年,公安部批准1576名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至此,中国“绿卡”持卡人数破万。
“绿卡”含金量更高
如果申请成功,庄士杰将获得的是更新版中国“绿卡”。除了出入境中国可以免除签证外,持有新版绿卡的外籍人士,可以给孩子办入学、住宿登记、考驾照、买房子、结婚登记等。若在中国境内工作,可以享受社保,使用公积金;在日常生活中,更能用这张“绿卡”身份证购高铁票、使用共享单车等。
这源自2017年6月16日起实施的新政,将原来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更名为“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其“身份证”功能更加突显。再往前看,从2015年9月起,关于“绿卡”的改革与新规不断。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地探索实施更加灵活便利的人才永久居留制度。
例如,2016年1月,公安部推出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涉及外国人签证、入境出境、停留居留等方面,并设立公安部中关村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大厅,为北京创新发展提供优良便捷的出入境软环境。2016年北京市受理外籍人才及家属永久居留申请比2015年增长426%;上海市这一数字也同比增长6倍。
“前期的改革侧重于服务群体的扩大、认定的科学化等,具体体现在:以前的服务群体以体制内的人群为主,而现在进一步将服务对象延伸到各类企业、社会组织机构的团体;从前期的以职位、职称等为主的认定方式,扩展到以税收、薪资等市场化特征明显的认定方式等。”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和研究员苗绿撰文指出,随着中国“绿卡”政策的不断突破,中国“绿卡”的申请将更加简便易行,“绿卡”的含金量将不断提升,外籍人才来华工作、交流的渠道更加便捷。
“中国的机会无法抗拒”
还是有许多朋友不理解庄士杰申请“绿卡”以及在中国长居的心思。
谈话的最开始,庄士杰就努力向记者解释,作为一个欧洲人,他为什么想要留在中国。“中国是一个充满机会的地方,也有着丰厚的历史与文化,在这里我有极佳的工作机会和友善的中国朋友们。看看北京,几十年前和今天有着天壤之别,每天都在更新和变化。在中国大地上还有许多新的市场可以开拓,我喜欢挑战和机会,也想要用自己的专长来参与这里的建设,为这让人无法抗拒。”庄士杰这样解释。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着最大规模的消费市场。中国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人工智能等方面大有蓬勃发展之势。遍布街头的移动支付和共享出行恐怕在别国再难体会。更重要的是,庄士杰说,当世界其他某些地区又开始“筑墙”的时候,中国保持了开放。
这些年,越来越多商界高管因此留在了中国。2016年,北京市中关村 “绿卡直通车”政策首批获准的外籍人才中,就包括当时的联想集团副总裁黄莹、小米公司总裁林斌、百度公司副总裁王劲等行业标杆人物。
中国的开放和机会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上世纪80年代来中国大陆工作的外国专家数量每年不足万人次,而2016年来中国大陆工作的外国专家及其他外国人员超过90万人次。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此前披露了这一数字。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中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已达265.11万人。出国留学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的留学人员比例由2012年的72.38%增长到2016年的82.23%。“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是吸引外籍人士和留学生的最大因素。”张建国说。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轮“绿卡”制度的改革为外籍华人归国创新创业提供了突破性的便利。如北京中关村对具有博士学历的外籍华人给与类似“华裔卡”的绿卡,广东对广东裔的外籍华人则给与5年多次往返的“小华裔卡”。
拓维智库海外华人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邹德浩向本报记者介绍,2016年9月至2017年4月,他们对海外80多个华人科技组织开展了问卷调查,发现第一代海外华人的思乡情结和二代以后华裔的归属感成为他们心系祖籍国的动力源泉。虽然这些人群已经长期居住海外,但中国一直是他们心中的梦。他们的专长更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和知识宝库。各方数据表明,在每年永久居留证的申请者和成功申领者中,有相当部分正是归国的华裔。
此外,王辉耀表示,“可以把华侨华人作为一个纽带、载体,借助他们的力量引进更多国外人才。”他此前也曾撰文指出,事实上中国对于国外人才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中国具备“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条件。
“无论是上海自贸试验区还是‘一带一路’(建设)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参与其中不仅是找到一份工作,做出一番事业,更重要的是有可能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身影。”
52岁的庄士杰最近刚辞去长久以来供职的这家国际软件公司亚太总监的职位。他要从北京搬到济南,出任一家新设合资公司的总经理。在他看来,这个新设项目正是“一带一路”倡议催生的新商机,而北京如今已经非常国际化了,二线城市济南有着更可开掘的潜力。(李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