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调查]儿童触网年龄步步“失守” 你曾用手机“哄”孩子吗?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们来聚焦一个跟儿童相关的话题。跟80后90后的童年时代不同的是,电子产品已经广泛渗透到现在儿童的生活中,而很多家长,也在自知不自知的情况下,把电子产品当成了一种哄娃利器。 在江西新余人民医院儿科,每天都有很多前来就诊的小患者,记者注意到,在等候区和输液区,几乎三分之一的家长都在用手机、iPad给孩子看动画片或者打游戏。 患儿家长 张美恩:实在是太煎熬了这个等待的日子,我都等了一个多小时了,然后她总要下去玩,我好累。 记者:孩子多大了? 妈妈:1岁11个月。 记者:你觉得他现在接触这些电子产品算早的吗? 妈妈:我觉得我们这个还好,有些还更早的感觉。有些他们就几个月都会看了 患儿家长 付潇:她已经打了四天点滴了,差不多每次要打五个小时,她坐不住。然后因为现在手足口(病)多,你也不会让她随便到处乱摸,也不想让她打扰别人,所以就给她了。(对她)有规定时间,玩了20分钟休息40分钟。 采访中,很多家长把电子产品当做了缓解病痛的无奈之举。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也经常用电子产品哄娃。 爷爷奶奶:有的时候为了会让他乖一点,让他吃饭快一点。 记者:他多大? 奶奶:一岁两个月。 记者:您觉得会对他眼睛有伤害吗? 奶奶:绝对有,他有时候会揉眼睛 记者:觉得这种方式对吗? 奶奶:肯定是不对的。 家长(小猪佩奇衣服):父母想在外面踏踏实实吃顿饭,肯定要有这个东西要有电子产品,真的是说踏踏实实让他来吃还是坐不住。 记者:身边这样的小朋友多吗? 家长:多,太多了,基本上来说每一个小朋友都会有一部手机、一个iPad。 根据共青团中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儿童“触网”年龄愈发提前,其中,6-10岁占比超过六成,且八成以上都具备较强的网络能力。一项对0—5岁幼儿父母的调查结果显示,幼儿智能手机使用率为80.4%,3岁就开始玩手机的达到32.2%,给孩子看智能手机的原因中,让孩子老实一会的最多,占52.9%,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智能电子产品变成了孩子的“电子保姆”。 电子时代催生 “隐性失陪”父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网络电子产品时代还催生出一种 “隐性失陪”父母,虽然陪在孩子身边,但心思却忙着刷朋友圈、打游戏,孩子们看到父母这样心里是怎样想的呢,儿童节,让我们听听他们的心声。 记者:您有没有这种情况,比如说在陪孩子的时候,有用手机这样情况? 家长:有。 小孩:经常这样。 家长:我当时因为有其他的事,但并不像爸爸一样玩游戏比较多。 记者:那你有什么想法啊,小朋友? 小孩:他看手机然后我(也)总想看。 姥姥:他妈妈陪伴(孩子)的时候拿着手机,我拿一本书递她手里。 记者:她拿手机是在处理公务吗? 姥姥:不一定。 小孩:不是,聊天 ,玩朋友圈看抖音。 孩子奶奶(红色自行车):孩子会有要求,你别看手机啦别看手机啦,你跟我开汽车吧。孩子也很无奈吧,他也改变不了爸爸妈妈的行为 小学生(陈雨婷):我和弟弟说你为什么拿着手机玩,我妈之后就会说我就玩一下。我就想手机难道比我重要吗? 小学生(云南 赵一方):我一个阿姨,有一天,她在那里玩手机,她孩子才一岁多,她们家又烧了一壶水,小孩就走过去把那壶水打(泼)了,手上全部都是疤,我阿姨特别后悔。 去年,一个网络平台做了一项“亲子陪伴”调查,对近6万份家长和一百万份学生样本进行了统计调查,在“你陪伴孩子的主要方式?“这项调研中,有 53%的父母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能参与到孩子正在做的事中, 36%的父母以旁观为主,还有 11%的父母则主要忙自己的事。 在“跟孩子在一起时,你会经常看手机吗?”这项调研中,从来不看的家长只有 7%,经常看的有 27%。可见,手机已经严重“侵占”了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让很多家长的陪伴只是一种“物理陪伴”。 手游风靡中小学 网络宅童增多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好奇心强的孩子总会想知道父母被手机的什么吸引。记者发现,从哄娃神器到父母的行为示范再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孩子正在被一步步推向电子屏,而这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问题。 记者注意到,一放学就有许多小朋友迅速拿出手机,一路都在低头打游戏。 记者:你们在玩什么呢? 学生:就玩王者荣耀和吃鸡。 记者:几年级的学生啊? 学生:六(年级) 记者:一天大概玩多久 学生1:我一天能有五局左右。 记者:一局是不是差不多半小时? 学生:对,他一天能出十局。 记者算了一笔账,按每局游戏半小时算,记者随机采访的这几个孩子每天要在游戏上花两三个小时,有的甚至是5个小时。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孩子不仅在课下打游戏,还偷偷在课上玩,越来越多孩子沉迷其中。 记者:你周围知道的那些同学,他们沉迷到什么程度? 学生:晚上不睡觉打游戏。 记者:真的吗? 学生:真的真的。 记者:上课老玩 学生:无时无刻,上课,什么品德课,找个时间就玩。 家长:这个都成了家庭矛盾了,不想他玩,但是控制不了,我周围的朋友,他身边的,男孩女孩他们的话题就是游戏。 记者:你喜欢游戏的原因是什么呢 记者:能告诉阿姨吗? 小孩:好玩。就是很刺激,有成就感。 记者:周围的同学会玩吗? 小孩:会啊。 记者:有多少同学会玩能告诉阿姨吗? 小孩:全班。 电子产品开启“宅童”时代 沉迷游戏,也催生出了越来越多“宅童”,这些孩子喜欢猫在家里,跟网络中的虚拟人物做朋友。今年四年级的小杨就是其中之一,一到周末,玩网络游戏就是他最喜欢的事情。 小杨:基本上一天把自己关在自己的房间里面也要玩。 记者:休息也不出去跟朋友聊天? 小杨:不出去。 记者:为什么不出去? 小杨:我觉得外面没什么好玩的,而且又累,太阳又晒,我比较懒。 记者:那什么最有意思? 小杨:就把自己关在家里玩玩游戏什么的,我懒得出去。 在小杨看来,游戏也有社交功能,比起现实世界的社交,他更喜欢虚拟世界里的朋友。 小杨:在游戏里面认识了很多聊的开的朋友。就像个社交平台一样可以加很多好友,没事的时候就会在QQ上聊一聊,聊一聊那个技能怎么发射等等,或者是聊那个更新呐,哪些更厉害呀等等。很多次就是他们发个信息给我,我只要有时间就跟他们一起上线打游戏。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同时,我国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等成瘾行为有加剧趋势,24%的青少年每天上网时长达到2-4小时。 而电子产品对孩子最直接的伤害,就是健康。 警惕!电子产品可能危害孩子 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曾发布了全球首份《国民健康视觉报告》。报告预测,如果没有有效的干预,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的近视患病率将增长到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7亿。专家表示,长时间沉迷电子产品,宅在家中,会加重眼睛疲劳,增加近视发病率。 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医师 施维:有一个小小的实验,看20分钟左右的手机,结果发现对视力的调节的影响,可能相当于(看)三到四个小时的电视,它对近视的发病率的增加,可能会达到多增加10%到20%的几率。 专家表示,孩子的骨骼稚嫩更容易受伤,长时间低头玩电子产品会令颈椎习惯性前伸,影响骨骼发育,形成“歪头宝宝”“手机脖”儿童。而过度接触电子产品,孩子会习惯于对着屏幕直接获取信息,影响早期的大脑发育,特别会使小宝宝宝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延迟,容易冲动以及不能自律等情况。 游戏里的一些虚幻、暴力内容,不仅会对孩子性格有影响,还容易让孩子沉迷其中,形成心理依赖,引发网瘾。 北京儿童医院精神科主任 张纪水:长期玩游戏,可以刺激多巴胺分泌,它(大脑)有一个峰值体验,所以就会追求这种体验,这个叫犒赏系统,容易成瘾,不让他玩了,会出现焦虑,情绪不稳定,情绪低这种反应。所以应当尽量预防。 专家指出,为了让孩子停止哭闹,为了图省事,习惯性地用电子产品转移注意力,孩子也会对此产生依赖心理。三岁以前,不要直接给孩子接触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而父母在陪伴孩子时,如果总玩手机,也会引发孩子的好奇心与仿效心理,还会影响亲子关系。专家建议,家庭应该成为预防网络沉迷的第一道防线,家长应该多带孩子从事户外运动,注意培养孩子其他爱好,并给与高质量的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