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这代成年人正在“毁掉”下一代?| 沸腾 每年的“大新闻”里都有不少跟孩子有关的,今年也不例外。比如杭州“蓝色钱江”保姆纵火案、南昌豫章书院“暴力门”,还有最近的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 来自成年世界的恶意似乎总让孩子猝不及防。 是虐童事件越来越多了吗?是成年人越来越不喜爱孩子了吗?不是。 虽然网络上的“厌童症”不时发作,但朋友圈里晒娃的热情依旧不可阻挡,现实中孩子依旧是邻里之间打破沉默的最佳利器。事实上,人们不是日益忽视孩子,而是日益重视孩子。 孩子越来越金贵,最突出的体现是儿童市场的急剧扩张和细分化,与孩子相关的奶粉、教育、游乐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领先于整个社会。 现在的年轻父母与长辈交流育儿经验时,常被长辈教训:你当年这也没有那也没有,不也长这么大了吗? 是的,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拥抱着一个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这是他们的祖辈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幸运。 正因为物质的丰富与文明的进步,人们才更加不能接受孩子受到伤害、欺侮。可以说,整个社会对残忍行为的耐受力变差了。所以虐童之类的事情更容易浮出水面,更容易发酵成舆论怒潮。 成年人不是刚刚学会欺负小孩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所以成为道德律令,正因为欺凌弱小是人类社会挥之不去的陋习。 酷爱体罚的豫章书院并没有完全误读国学,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里的先生就“有一条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只是不常用罢了。“棍棒底下出孝子”更是千百年传颂的真理。 不必提太早的事,就说一二十年前,老师打学生都是家常便饭。压根没有家长在乎,孩子投诉无门,我听说过有孩子辍学之后报复老师的事,算是某种“迟来的正义”。体罚的全面不合法化,就是近几年的事,或许有些农村地区还未跟上。 越是落后的地方,越能容忍残忍的行为。最近读英国人罗瑞·斯图尔特的《寻路阿富汗》便深有感触。 在战乱频仍的阿富汗,当地的士兵竟然会举枪瞄准陌生的孩子,以把孩子吓哭为乐。而当地的孩子也学会了残忍,他们会无缘无故地攻击斯图尔特和他随身带的狗。 文明需要物质的滋养,但这个过程不会自动发生,更不会整齐划一地实现。如果说温柔理性地对待孩子是现代文明的一个标志,那么我们正处于某种意义的“扶贫攻坚”阶段。 在大多数学校、大多数家庭,人们不再对孩子做无来由的残忍举动。即便有些家长依旧坚持认为体罚有用,那也是在穷尽和平手段之后被迫保留的“终极手段”。 但是在部分角落里,依然有孩子暴露在成年人的恶意中。 尤其令家长恐惧的是,这些“吃人”的角落是不规律分布的。不是说你家里有钱,生活在大城市,孩子就可安然无忧。这些心肠硬到会去伤害孩子的人也无法通过技术手段批量识别,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因为监控视频而案发纯属侥幸。 从此家长可能会更关心监控,而坏人也可能学会避开监控。我们不可能将每个接触孩子的人都当成潜在的犯罪分子来防范,那样的社会无人愿意生活其中。 如何消除这些对孩子有威胁的角落,便是当下建设安全社会最重要的目标之一。我没有妙招,我只是希望每次恶劣事件引发的讨论可以不仅指向个人,可以不仅建议家长多加小心,而是可以真正触及并改变社会治理中存在的制度性痼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