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八成德国人认为这个国家才是他们的对手 近年来,伴随高铁、无人机、智能手机等远洋出海,“中国制造”的国际影响力不可小觑。 德国权威质量管理机构德国质量协会(DGQ)和德国市场研究机构“Innofact”公布的一项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八成德国人认为“中国制造”是“德国制造”的对手,约3/4的受访者认为,“中国制造”的质量20年后会更好。 中新社发 刘德斌 摄 工信部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工业品出口达到1.99万亿美元,占全球的1/7,是最大的工业品出口国。其中,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超越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品成为出口主力。 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 18世纪以来,世界制造业中心相继从英国、德国、美国、日本转移到中国。当前,中国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在世界占比达到20.8%。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的老制造业中心逐渐转型升级,做高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中国的制造业高中低端全有,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贸易中心,规模可以与美国相媲美。中国制造业中心的厉害之处在于,全球货物贸易中,130个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 虽然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近年来一直向“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众多高技术、高附加值、顺应转型升级趋势的新产业,已成长为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新引擎。 中新社发 森林 摄 2013年至2016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8个和1.4个百分点。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彭支伟告诉国是直通车记者:“很早以前,机电行业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部门,但规模虽大,附加值含量却很低。最近几年格局改变得非常快,我们在部分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上已经取得了突破。” 张建平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要形成开放发展的新格局,走创新之路,提出这个目标和方向是因为中国的要素成本在攀升。因此,中国要通过新经济、新业态模式,逐渐走向创新驱动的轨道,向中高端迈进。” 彭支伟认为,全球价值链正在重组,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在全球价值链中的整体地位不断攀升,这对全球制造业的格局和全球贸易将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 他还指出:“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是进一步完善国内生产网络,以第四次工业革命为契机,提升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争取在部分领域实现弯道超车,从而提升我国制造业附加值含量和国际竞争力。” 货物贸易更加开放 随着制造业不断发展,中国的货物贸易规模也不断增加。2013年,中国首次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且外贸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数据显示,2016年,进口环节税收达1.54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11.8%。外贸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8亿左右,约占全国就业总数的23%。 与此同时,货物贸易的蓬勃发展也带动中国港口吞吐量迅速提升。 中新社发 姚佳麒 摄 据人民网统计,2016年全球港口货物吞吐量前10港口中,中国就占有7个席位。目前,中国亿吨大港数量达34个,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300余个,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东南沿海、珠三角和西南沿海5个港口群。 张建平指出:“港口的吞吐量与工业的发展、贸易的地位高度相关,中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因此港口的吞吐量任务非常繁重。” 在彭支伟看来,“中国港口的吞吐量和自动化程度全球最高,这也是与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相适应的结果,两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0月26日,商务部表示,中国考虑新的自由贸易港,将进一步放大服务领域开放。张建平告诉国是直通车记者:“自由贸易港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程度比自由贸易试验区还要高,且更加国际化、透明化、法制化,它对中国未来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发展都具有非常大的带动作用。” 彭支伟认为,自由贸易港主要是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同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对接,提高要素和商品流动的自由化程度,同时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市场活力。 那么,谁将成为中国首个自由贸易港呢?张建平指出:“上海早就提出了方案,商务部发言人也提到上海正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因此上海的可能性是最大的,但也不排除其他沿海具备条件的港口也朝这个方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