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天安门广场11.5万人注视下,他们升起了国旗
2017年10月1日晨6时10分,五星红旗同这天的第一缕阳光同时升起。
2分07秒后,升旗仪式结束,正好也是太阳完全离开地平线的时间。
今年国庆节,约有11.5万人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国歌奏响,在人们注视的目光中,五星红旗缓缓升起。国旗之下,是国旗护卫队战士腰杆笔挺、头正颈直的身姿。
一年365天,天安门广场上每天一定有一面五星红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国庆前,重案组37号走进这只肩负天安门国旗升降和守卫神圣职责的队伍,了解他们与国旗之间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10月1日,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护送国旗走向升旗台。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10月1日清晨,10余万群众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升起。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96步背后的25000步
每次执行升旗任务时,国旗护卫队擎旗手张自轩和战友们,都要踏出96步正步,丈量金水桥到国旗区的距离。
然而国旗护卫队员们的日常训练,远远超出了这段距离,手机的计步软件显示,他们平均每天要走25000多步。
▲9月29日,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队员在加紧训练,为在国庆升旗仪式上能有更完美的表现。 新京报记者 朱骏 摄
9月29日上午8点,升旗仪式结束、队员们吃过早饭后投入训练。
齐步,正步,再换回齐步,然后分列两侧。。。。。。一上午,国旗护卫队的队员们反复模拟训练他们平时每天早上都参与的升旗仪式,只为在国庆当天呈现出最佳的状态。
故宫午门外的东朝房,一排50米左右长的房屋,分为荣誉室和宿舍两部分。100多平方的宿舍呈长方形,内设42个上下铺位及桌椅。中间空出来的过道,容不下两人同时并排通过。平均下来,国旗护卫队的队员每人活动的范围不超过3平方米。
虽然日常起居的空间狭小,但在队员们看来,这里却是每天升国旗前预演、然后过端门走向天安门城楼,开始新一天的升旗仪式的最佳位置。
▲9月29日,故宫午门外的东朝房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驻地,游客们围观队员们的训练。 新京报记者 朱骏 摄
为扛起国旗负重训练
近12时,上午训练结束。解开腰带,可以看到军装上满是被汗水浸湿的印记。
据国旗护卫队指导员彭凯介绍,每年都会从上万名的新兵连里,挑选50名身高在180-190cm之间,五官端正的士兵开展为期3个多月的强化训练及考核。
▲9月29日,训练中的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队员。 新京报记者 朱骏 摄
包括腰间插上木质“十字架,领口别上大头针,每天绑着沙袋练踢腿,做到每迈一步的距离在75cm。。。。。。”这些在平常人眼里难以想象的训练,当国旗护卫队的队员再次回忆时,大多只是腼腆一笑,称自己只是训练时表现得还不错,成为幸运的那一个。
张自轩2010年12月入伍,2011年11月7日被选入国旗护卫队,成为肩扛国旗的擎旗手。回忆自己最初入伍时,他坦言曾因严格的训练,有些不适应偷偷地哭过两次。“一共哭过三次,第三次是知道自己入选护卫队的时候。与前两次不同,这一次是激动,是自豪。”
▲9月29日,天安门国旗护卫队队员正在训练。 新京报记者 朱骏 摄
为扛起35斤的旗杆和国旗,他每天背着三五个500ml的水壶进行负重训练。连续跑20圈后,紧接着便要立定站上30-40分钟,强化身体的稳定性。
升旗时遇过9级大风、下雨下雪,张自轩7年,肩扛五星红旗在金水桥上已走过2000多次,右肩磨破,结痂,再磨破。。。。。。但他从不觉得有什么可抱怨的,在国旗护卫队,自己能做的就只是努力完成每一次升旗。
国旗护卫队“第37名队员”
国旗护卫队是一个36人方队。包括一名擎旗手、两名护旗手,一名带队警官和8排4路的32名队员。
在国旗护卫队这36人的方队背后,还有“第37名队员”。苏宪伟,入伍8年。曾经他也是护卫队队员。后因炊事班原班长复员,而被调到后方。
“想不明白为啥把我调离方队,是不是自己表现得不够好。”他回忆,那段时间自己很失落。但是想着,既然自己喜欢当兵,那就要知道“不是每个职位都能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意愿来,更何况自己学过烹饪,又比同期的队员年长三四岁。”
一年多的国旗护卫队队员,近五年的炊事班班长。现在,苏宪伟回忆起在方队的时光,常感叹“在外人看来,护卫队队员们看起来很光鲜,但孰知他们背后有着常人无法想像的艰辛。”
“不能说我现在就更喜欢炊事班的工作,只能说我是幸运的。”在苏宪伟看来,当方队有需要时,自己仍会义无反顾地参加训练。只是自己幸运地,在部队又多了一个炊事班班长的身份。他称自己是国旗护卫队的“第37名队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