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银川9月8日电(记者艾福梅 王腾)在此间举行的2017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上,国家发改委外资司副司长刘霞介绍说,“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下的国际产能与投资合作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响应,截至目前,中国已同37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 据介绍,目前中国已同哈萨克斯坦、埃及、埃塞俄比亚、巴西等37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同东盟、非盟、欧盟、拉共体等区域组织进行合作对接,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并积极推进与有关国家开展第三方合作。 刘霞说,中国的国际产能合作在不少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中国通过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95%以上的外商投资项目和98%以上的境外投资项目已实现网上备案管理,企业跨境投融资和对外贸易便利化程度持续提高。 国际产能合作的金融支持平台也加快建立。据了解,中国充分发挥政策性、开放性和商业性金融作用,发起设立产能合作基金等金融平台,推动各类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方式支持产能合作项目,为企业开展产能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刘霞透露,到2016年底,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放贷款超过1100亿美元;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承保沿线国家出口和投资超过3200亿美元,对产能合作重大项目应保尽保;9家中资银行在沿线26个国家设立62家一级分支机构。中方与沿线22个国家签署了总额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推动产能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相互促进。 此外,中国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结合自身特点,与有关国家积极探索建设产能合作示范园区,打造面向中亚、西亚、欧洲、非洲,对接周边的现代国际贸易聚集平台,如正在推动的面向阿拉伯国家的中国—沙特(吉赞)产业园、中国—阿曼(杜库姆)产业园等。(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