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金砖合作成“中国独大”?这样的谣言可以歇歇了……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即将拉开帷幕。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中国。自2006年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四国外长首次会晤以来,金砖国家领导人一共举行了九次正式会晤。短短十多年的时间里,“金砖”实现了递进式发展,为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面对“金砖”高速发展的既成事实,国际社会却出现了不少对“金砖”怀疑与质疑的声音。自今年开始,金砖国家合作将开启第二个十年,在这样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到来之际,有必要破除看衰“金砖”的十大迷思。
▲金砖五国“握手成拳”。(《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金砖失色论”
近年来,在世界经济整体呈现下行态势的情况下,“金砖失色论”屡屡被提及。
确实,过去十年全球经济增速开始放缓,在这种情况下金砖国家整体增速也有所减慢;另一方面,因为大宗商品进入调整期,以俄罗斯、巴西为代表的能源、资源依赖型国家首先遭到冲击;同时,中国等国处于深化改革、调整结构阶段,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即便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2016年金砖国家经济平均增速为5.0%,比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高0.9个百分点,比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高3.3个百分点。”2016年金砖国家总体占全球经济比重超过30%,贡献率甚至接近60%,这样的经济比重和贡献率远远超过七国集团(G7)。
值得强调的是,金砖国家具有强大的结构调整能力与适应能力。近年来经济低迷的俄罗斯与巴西都在复苏中。2017年俄罗斯经济增长预期约为1.3%,2018年和2019年约为1.4%。巴西2017年经济增长预期为0.47%,2018年则为2.5%。加之中国、印度经济均稳定在7%左右的增速。可以说,“金砖失色论”是完全立不住的。
▲8月25日,厦门市鹰万食品有限公司女工在包装销往印度的糖果。
二、“外金里砖论”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立至今,质疑金砖国家潜力不大、底子不厚、自我宣传成分过多,诸如此类“外金里砖论”的声音从未停止。诚然,金砖国家都面临各自国内的难题与挑战,但金砖国家的底子还是扎实的,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中国具有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工业和制造业,钢铁、机械、化工以及高铁、航空航天等行业均列世界领先地位;俄罗斯具有充沛的石油天然气储备,在军工以及高等教育、科技研发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值得一提的是电信巨头华为公司就将第一个海外数字研究所设在俄罗斯;印度则在科技创新上有很大优势,软件、制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均已处在国际先进水平。
▲华为俄罗斯研发中心(华为公司官网)
南非则具有资源禀赋优势,且作为南部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具有辐射非洲、带动非洲的能力,有利于金砖国家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改革、人权、粮食、贫困问题等重大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协调立场;巴西于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建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其矿产资源、水资源都非常丰富,拥有亚马孙河流域巨大的生物资源宝藏,未来更是潜力无限。
三、“空谈俱乐部论”
常有西方媒体评价金砖国家机制不务实、合作成效甚微,讽刺金砖国家是“空谈俱乐部”。这一评论明显忽视了金砖机制自成立以来创造的一系列成果。
从2006年金砖国家外长会议至今,短短10年时间,金砖国家合作从零起步,从小到大,已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不得不提的是,金砖国家的合作不仅局限于单一的经济领域,而是逐步形成了涵盖体育、文化等多领域立体式合作方式。
近年来,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巴西在亚洲最重要的“足球贸易伙伴”——如果以足球论,巴西显然是一个“超级大国”,金砖机制下的中巴体育合作前景广阔。2017年金砖国家运动会于6月17日至21日首次在广州举行,同期在成都又举办了金砖国家电影节。
▲资料图片:6月8日,在中国足球首个海外青训基地——鲁能巴西体育中心,山东鲁能U16队球员在训练中。
而今年将要在厦门召开的金砖领导人会晤更将确立和完善下一步务实合作的方向,扩展投资、贸易、人文、旅游、货币等多领域的合作。已经形成的机制和项目甚至已超过了G7机制,未来还将不断深化。
四、“机制无效论”
与其他组织类型相比,金砖国家目前采用一种软机制模式,但是有些质疑者认为金砖国家是“三无组织”,即“无明确宗旨”“无章程”“无常设秘书处”,“机制无效论”就这样产生了。这一评论是以固化思维和眼光审视金砖国家机制,势必会存在偏颇。
金砖十年是递进式发展的。2006年,巴、俄、印、中四国外长首次会晤;2009年,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第一次召开会议;2010年中国作为轮值主席国邀请南非成为成员国。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叶卡捷琳堡会晤后的联合声明仅有15条,翻译为中文约1500字。到2016年果阿会晤时,声明已多达109条,翻译为中文近1.3万字。声明的长度是一个清晰的指标,显示金砖机制下的内容不断丰富。
▲资料图片:2016年10月1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在印度果阿举行。
目前,每年与金砖有关的会议机制已超过100个。从领导人会晤、部长级会议,到相关工作组和各领域的会议机制,再到具体的项目和活动,金砖机制不断发展完善,展现了极强的生命力。
五、“金砖无芯论”
金砖五国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等都有很大差异,因此,有些人诟病金砖合作缺乏明确的价值观,即“金砖无芯论”。
不过,这些人没有看到,金砖国家有非常明晰的共同价值观——改革与发展。改革,就是要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改革旧有治理体系中不公正、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发展,就是要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议程,建立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让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金砖机制开创了人类历史上的“两个第一”:首先,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由非西方国家、非发达国家领衔和参与的大国多边机制;第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国集体性崛起旨在寻求和平、合作的大国目标。人类历史上,曾先后有荷兰、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大国崛起,每一个大国崛起寻求的都是争霸和战争,只有金砖的崛起是在纲领中明确说是寻求和平与合作,这是对国际关系进程和人类发展最大的贡献。
▲资料图片:2015年4月21日,一名观众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欣赏中国艺术家李斌耗时两年创作的长卷史诗油画《曼德拉》。此次展览由约翰内斯堡大学及该校孔子学院共同举办。
六、“中国独大论”
中国作为“金砖”当中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其GDP甚至超过其他四国之和,因此,有人散播说“中国压制其他四国”,金砖合作成了“中国独大”。说中国是“大块头”没错,因为从经济总量来看,这是事实。但是,中国虽然在经济实力上一家独大,但是金砖国家并不是“以块头论英雄”的地方。金砖国家讲求民主,追求投票权的平等。相比于G7机制中的美国独大,金砖机制更平等。
历史也可以证明,霸道从来不是中国的行事风格,独大的实力更不是中国炫耀的资本,中国的目标是让世界更多国家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这与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也是相符的。
▲资料图片: 2016年9月4日,金砖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晤在杭州举行。
七、“金砖革命论”
从金砖国家第一次合作开始,就有一些声音在说,“金砖要革G7的命”,“要革国际经济秩序的命”,这就是“金砖革命论”。金砖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不断散发活力,在G20峰会、气候变化和其他多边外交场合,金砖国家一直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秩序的改革。新时期出现了新现象,面临着新挑战,现有国际秩序若再不改革,已经不能满足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发展需求。
不过,金砖国家并不是“革命者”,而是“改革者”。金砖国家并不追求另起炉灶,而是联合国的积极拥护者,是G20坚定的支持者。金砖国家组织不追求取代美国、取代西方、取代现有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是希望通过改革,让现有国际秩序适应新的时代。
金砖国家自身的宣言已经说明了这一点。2016年果阿峰会宣言第六条表明:“我们重申,金砖国家有必要秉持团结、相互理解和信任的精神,加强全球事务的协调和务实合作。我们强调共同应对国际问题,以及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争端的重要性,并重申我们对《联合国宪章》原则的承诺。”这一表述充分体现了对于现有国际秩序坚定的支持。
八、“金砖失和论”
近日来,中印在边境领土问题上出现对峙情况,又恰逢金砖峰会临近,一些外媒由此大肆唱衰金砖机制,大唱“金砖失和论”。确实,金砖国家“就像来自五个星球一样”,内部的分歧与矛盾是存在的,磕磕碰碰也在所难免,但利益交汇、战略协作与合作才是金砖国家合作的主流与大局。
其实,国际组织中成员国之间的斗争也屡见不鲜。G7集团至今40余年,美国与其他六国的矛盾从未停歇过。1985年,一纸“广场协议”为日本泡沫十年提前编好了剧本,至今没有剧终;2014年,加入G7集团不到十年的俄罗斯被“开除”。与这些相比,金砖国家的团结度已经高出很多。金砖国家认真解决分歧的案例也比比皆是。中俄通过谈判解决领土问题就是最好的“样板”。金砖机制不是矛盾的催化剂,而是为各国提供沟通的平台,有利于各国减少摩擦。
▲资料图片:2015年7月9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在俄罗斯乌法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迎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
九、“金砖排他论”
自2010年吸纳南非进入金砖国家组织以来,便再无扩员行动,基于此,金砖国家组织就被冠以“排他之说”。金砖机制自成立以来,至今才走过十多年,G7从1975年成立时的G6至今,成员国数量也并未太大变化。与G7相比,金砖国家组织尚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更大的发展空间。
与G7作为“富国俱乐部”的封闭集团性质相比,金砖国家的合作具有开放包容的特性,不仅不排他,而且已经开始拓展,表现为“金砖+”机制。第一,这表现为金砖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组织进行对话。第二,这意味着更多发展中国家加入其中。此次厦门会晤也邀请了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国领导人参加,更多新兴国家加入到金砖合作机制中是有可能的。更重要的是,“金砖+”还代表了金砖机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代言、谋求发展利益的宗旨。因此,“金砖排他论”并不正确。
▲6月11日,中外嘉宾出席在福州举行的金砖国家政党、智库和民间社会组织论坛。
十、“金砖务虚论”
不少人认为,作为一个经济与金融合作机制,金砖集团太务虚了,只“仰望星空”谈战略,却很少“脚踏实地”干实事,这就是“金砖务虚论”。金砖机制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内部共建应急储备安排、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金砖扩容探讨启动等务实合作。一种新型的国际金融开放机制与宏观调控体系正在形成。
以金砖银行为例,金砖国家首批项目将会在上海的智慧新能源示范项目、巴西可再生能源转贷项目、印度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转贷项目及南非的输电网络等新能源上推广应用,同时也有可再生能源发电转型项目等。在筹资方面,新开发银行在2016年在中国首度发行人民币债券之后,还会在印度、巴西、俄罗斯发行债券。
▲8月15日,在俄罗斯西北部卡累利阿共和国凯姆河畔,工人在别洛巴罗什水电站施工现场工作。该水电站项目是俄罗斯首个由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项目。
近年来金融泡沫膨胀,衍生品泛滥,金砖的务实合作内容就包括推进金融体系的改革,让金融回归到实体经济,让金融回归到造福世界人民福祉的本质,这也是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金砖方案”。所以,金砖不仅不是“务虚”,而是“去虚”。
如果不是故意唱衰,仅仅基于上述十个错误论断就看衰金砖的未来,实在是对金砖国家不了解。这种论调也让人想起了前些年被热炒的“中国崩溃论”以及近来被“恶意担忧”的“一带一路”倡议。一些人说全球贸易下降了,金砖就不好搞了——大环境不好,于是国家合作就不好,这个逻辑是明显错误的。恰恰是因为大环境不好,才需要金砖国家“抱团取暖”。
相信金砖五国与其他新兴国家一起,定能求同存异、互利共赢,克服彼此在地缘、文化、观念上的种种差异,通过各项务实合作,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更有效贡献,让“金砖”不仅不褪色,而且能够更加发光。
(作者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