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州22年前灭门凶案:“凶手”各自“漂白”为作家和商人 “村里人都知道了?派出所是来找我的?” 2016年第4期《安徽文学》,一篇题为《豆腐》的中篇小说结尾,主人公杨景丽对村支书说。 文章发表一年多后,警方找到了小说作者刘彪(化名)。公开场合,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校刊主编;300公里外的上海,他的同乡好友汪明(化名)则是一名生活安逸的商人,两人在22年前发生过一次“致命交集”:1995年11月29日凌晨,湖州市织里镇晟舍村一饭店旅馆内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旅店老板一家三口及一名住客被杀害。今日(8月14日)上午,浙江省公安厅通报称,两名嫌疑人现已被抓获,他们分别是刘彪和汪明。湖州警方内部人士向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透露,该案专案组参与民警过百人,侦查范围超过3万人。 ▲2017年8月11日,警方将22年前血案嫌疑人刘彪抓获。 警方供图 案发—— 旅馆老板一家遭灭门 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22年来,一起灭门积案,始终萦绕在这座“中国童装产业第一镇”上空。 1995年11月29日凌晨,织里镇晟舍村,一间住宿和饮食合一的家庭旅馆,发生一起血案。警方在旅馆203房间内,发现老板闵某生、旅客于某峰的尸体,而在隔壁202房间,老板娘钱某英、老板孙子闵某的尸体被一一发现。 一名参与案件侦查的民警回忆,四名死者身上血迹斑斑,“有刀伤,也有用钝器击打伤”。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消息,经法医鉴定,4名受害人均被钝器击打头部致死,“作案手段十分残忍”。 根据现场犯罪轨迹和痕迹推断,警方初步判定,这是一起抢劫杀人案。犯罪嫌疑人的目标是劫财。现场还原结果显示,第一目标是被害的旅客,杀害旅客后,又先后把旅馆老板、老板娘和孙子三人杀害。 于是,当晚的旅馆住客,成为警方重点排查目标。记录显示,1995年11月28日,有两名男子入住旅馆,案发后的29日,两人又几乎同时离开。 越来越多的证据指向这两名旅客。湖州警方介绍,侦查中,附近居民反映,两名旅客应当是老乡并且相熟,都操一口安徽南陵口音;两人所抽“盛唐”牌香烟,产自安徽南部的芜湖卷烟厂,旅馆服务员也说二人饮食习惯也像皖南地区。 最终,湖州警方将嫌疑人活动范围,缩小至安徽皖南一带。这一地区邻近湖州,不少人在织里镇的工厂内打工。 但是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信息,警方几乎一无所知。 ▲22年来警方办案的卷宗已经累计十几沓。 警方供图 追凶—— 警员一天肉眼对比千份指纹 现场勘查中,警方提取到了包括毛巾、指纹、鞋印等在内的痕迹物证,并对犯罪嫌疑人进出轨迹、作案过程及案犯特征进行了刻画和现场重建。 “我们知道嫌疑人的动机,知道现场的情况,但是最难的一点在于,这个嫌疑人与受害人没有直接关系(社会联系),根本就不认识”,专案组刑事技术负责人之一、湖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徐志成回忆,22年前指纹技术还不算成熟,监控设备“几乎就没有”。 原本应严格执行的入住身份信息登记制度,在这家个体旅馆并没有得到贯彻。警方掌握的情况并不多,两名男子,一高一矮,抢了几十元后杀人逃跑,分别30岁左右和40岁左右。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能做的,就是继续摸排、指纹对比。 半个月后,排查工作开始了。办案民警陈红跃回忆,警方派出多路警员前往附近多地查询指纹库。但那时,指纹对比靠肉眼识别,一个地方的指纹库可能就是一摞分白纸黑纹的纸。“我几乎跑遍了安徽南部的每一个县,多的时候一天辨认几千份指纹。嫌疑人的指纹,我几乎印在脑子里了。” “线索有限,排查面太大。”一个多月的排查工作无果,此案成了所有办案民警的心结。 一天,陈红跃同事传来消息,说在南京的一个市场上发现了线索。“这个民警带着现场发现的足迹样本,在南京走访时,无意间发现一个摊位上的鞋底纹路与现场足迹吻合。”等了多日的好消息让民警们振奋,警方迅速组织警力排查鞋厂等多方,然而也没有新发现。 此后三年,案件进展几乎停滞。陈红跃和同事们在日常案件之余,坚持做着排查工作。“已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一有嫌疑人到案,马上进行指纹对比,有类似的案件发生,就会马上与这件事产生联系。” 22年来,湖州警方的侦查一直未断。“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近的上海、江苏、浙江省内,远的广东、云南、贵州都去过,很多时候没有线索,我们也要去串并案”。办案警员徐志成介绍,外地出了手法、情节类似的案子,湖州警方即派员去看“能不能并案”,“我个人就去过江西、江苏、安徽很多地方”。两名重大作案嫌疑人,就这样消失在人海。 ▲嫌疑人刘彪。 警方供图 告破—— DNA协助警方锁定嫌疑人 今年6月中旬,湖州警方再次抽调各岗位的刑侦技术人才和专家组成专案组,并下设重要线索查证组、物证搜集检验组、大数据后台支援组、重点地区调查组等,专案组常驻人员有10人左右,参与办案的民警超过百人。 当年的办案警员陈红跃也被召回,如今45岁的他,已在当地一个派出所做了两年教导员。 “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破案的机会了,再努力拼一次。”在专案组,他见到了来自多个单位的“曾经的共事者”,有些已经满头银发。被召回的人彼此熟悉,不消多言便投入工作。 又到高温天。陈红跃拿出22年前的办案笔记翻看多遍,随后前往皖南排查。 侦查过程中,警方采集的证据涉及三万多人,“都是和案件相关的人,有嫌疑人厂里的工作人员,有现场目击者,还有各种线索提供者”。警员徐志成介绍,事后分析表明,很多材料与案情无关,但“全部要采集,回去慢慢甄别”。 陈红跃没想到,当年现场的那只烟蒂起了作用。 “经过DNA比对发现,那只烟蒂上残留的唾液与芜湖市南陵县的一户人家很接近。”陈红跃介绍,随后,他跑遍当地每个乡镇,挨家挨户采集血样。35天时间,每一天都感觉胜利在望。终于,后方传来消息,“嫌疑人锁定,刘彪。” 今年8月10日晚,案件取得突破。8月11日凌晨,专案组在安徽南陵县城一小区将其抓获。 经突击审查,专案组获悉,该案的另一名犯罪嫌疑人,64岁的南陵人汪明居住在上海。专案组赶赴上海,在浦东区杨高南路一小区将汪明抓获。 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提供的细节显示,两人当时找到了出事的旅馆住下,同屋还有一名来自山东的旅客——“他们觉得他有钱,想偷他钱,没想被发现,他们就下手将他杀害,随后他们又打起了老板主意,以退房名义把老板骗到房间里,再次下手杀害,随后他们到老板房间把老板娘和13岁的孙子杀害。随后抢走了手表等物品,逃走。” ▲嫌疑人汪明。 警方供图 重案讲述 杀人后22年自称遭受精神折磨 “我一直在家里等你们”。8月11日凌晨,刘彪打开房门,民警涌入。跟进此案办理22年的民警陈红跃,是实施抓捕的民警之一。 “他看到我们的那一刻,心里应该是有底了,但是出奇地平静。”陈红跃记得初次见到刘彪——面相斯文,家里摆了不少书,“像个文化人。”面对采血的要求,他语气温和连声说“可以可以可以”。 那一刻,陈红跃“有点怀疑自己的判断”。后来他才了解到,刘彪有高中学历,作案时的他,已经“很喜欢写作”。随后,跟他一同作案的同乡汪明也被锁定。“他们一起长大,作案后,刘彪回到南陵县,陆续写东西发表成了作家,而汪明去了上海,在弟弟的公司打工,一个月5000元工资,过的也不错。” 8月11日凌晨,陈红跃与其他民警一起,再次敲开了刘彪的家门。“我看到他开门的手在抖。”被控制的刘彪,对民警说,“我一直在家等着这一天。” 随后,刘彪递给陈红跃一封信,写给妻子的。陈红跃告诉记者,他信中说,“今天有几给公安来家采集我的血样,我知道是因为20多年前的案子。20多年来,这件事一直给我带来精神折磨。我好几次想自杀,连老鼠药都准备好了……” 陈红跃将信交给了刘彪的妻子,她此前对此案并不知情。几天后,另一名嫌疑人汪明在上海被抓获,二人对案件供认不讳。 作品获奖但被指“过于情绪化” 案发时,刘彪31岁。被抓前,是南陵一所民办学校的校刊主编。公开资料显示,刘彪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用笔名刘浪、彪子、一沙、江南飞等,发表作品200多万字,2013年入选中国作家协会。 案发时42岁的汪明,被抓前在上海经商。两人被捕后交代,作案前,汪明曾在织里打工,在两人缺钱的情况下,商量到湖州织里来“搞钱”。 南陵县政府官网显示,刘彪小说集《一部电影》获第七届省政府文学奖。芜湖市评论家协会主席、安徽省政府文学奖评委方维保对这部作品的评价是:”表达了一种不服输的情感,但是这种情感过于强烈,有些情绪化。” 方维保回忆,某次研讨会结束,刘彪参与评选并获奖,参会人员聚在一起吃饭。餐桌上,刘彪坐在对面,“他穿上西服还比较帅,很健谈。”但不知为何,刘忽然大声对自己说道:“我真的能做出来,你不相信吗?”方维保说,当时刘彪一直重复这几句话,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 方维保是在2000年后的工作中与刘彪相识。据他了解,刘彪出身农村,中学毕业,读书时就爱好写作。毕业后作为“返乡青年”,回到南陵县。持续写作,后自费出版了小说集。其强调,多年接触,并没有发现什么太大的异常。只是在听说这件事后,能够重新发现一些端倪。 “成熟的小说作品,通常作者都会冷静地看待其中人物。但是他的作品个人的情绪就比较多,包括里面的主人公也比较情绪化。”方维保说,从刘彪的作品中能够看出来,他是一个自认有才能,但是觉得这个世界对自己不公平的人。 ▲2017年8月11日,警方将22年前血案嫌疑人汪明抓获。 警方供图 “一位很严厉的老师” 方铭(化名)现在合肥工作,2006年左右,他曾在刘彪开设的作文补习班补习。补习班分学期班和假期班,只有刘彪一位老师,“每个班有二、三十人,所有的学生加起来得有一百来人。” 从小学六年级开始跟随刘永彪补习作文,一直到初二,方铭对刘彪印象深刻。他回忆,刘彪收取的补习费和其他机构的补习班差不多,“一学期下来得要一千块左右。” 方铭说,刘彪从不跟学生谈及私事。每次上课,布置完作文题目后,就是学生的写作时间,写完刘彪再讲解、评分。印象中,刘彪是一个很严肃的人,不爱笑,会批评学生,“虽然他不会用脏话骂学生,但是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都写在脸上,是一位很严厉的老师。” 第九届南陵县政协副主席胡旭东告诉探员,刘彪的父亲是村里的生产队长,不过并不爱干体力活。上个世纪80年代初,刘彪开始了文学创作。因为收入一直不高,刘彪离开南陵,外出湖州打工。 汪明与刘彪系同村老乡,先于刘外出打工,两人关系不错。“汪明这个人很能干,脑子好使,善于人际交往。”他开始在湖州落脚,十年前搬到了上海。“汪明弟弟以他的名义注册了个公司,兄弟感情很好。” 在胡旭东的印象里,汪明兄弟有两三个。在其父母离世后,他们便很少回南陵,现在一直在上海定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