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位假行长,一颗萝卜章,美的7亿巨款被骗走
我们可能听过很多冒充银行人员销售假理财骗钱的案例,上当受骗的一般多为防范意识较弱的普通老百姓,但是你听过企业也会被骗吗?更何况这还是一家知名企业——美的,被骗的金额还特别巨大——7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事件发生在2016年的3月,美的集团旗下合肥美的电冰箱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美的)将7亿元理财资金通过银行放款后,发现无论是银行出具的兜底函,还是资金流向的公司授信资料,均为伪造。
真银行里遭遇“假行长”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2016年3月初,美的集团金融中心安徽分部负责人李某向其大学同学介绍公司投资理财业务的具体要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银行的兜底。在获知这一信息后,这位大学同学向李某推荐了上海中信建投证券投资经理王某手头的一个7亿元成都理财项目,名为“财通资产-创赢1号单一客户专项资管计划”,投资期限两年,预期年化收益率为6.7%,项目有农业银行的担保。
美的通过认购单一资管计划投资,进而委托信托公司向农行成都武侯支行的3个“授信客户”发放委托贷款,农业银行成都武侯支行向投资人美的出具保本保收益的《承诺函》。
▲交易结构
据媒体报道,合肥美的在《民事诉状》中的叙述,结合接近案件人士的说法,美的金融中心安徽分部的负责人李某,在拿到理财产品全套资料后,向其上级领导汇报,随后与其风险管理部同事前往成都当地银行调查。
就在前往成都尽调的过程中,一场真银行、假行长的戏码正式上演。
据媒体报道,2016年3月22日,来自美的方面的2名工作人员,以及上海财通的项目经办人等一行,由一名自称为“农行成都武侯支行客户经理”的人士陈某接待,来到了农行成都武侯支行办公大楼。根据合肥美的在《民事诉状》中的叙述,陈某领着美的方面等人从一层营业厅进入,坐上电梯进入办公区。全程并无任何人要求登记或出示证件,亦无人询问或阻拦。
“这是我们“黄XX”行长。”进入办公室后,陈某向大家介绍一名中年男子,随后双方交换了名片。
合肥美的在《民事诉状》中的叙述称,在查看3个“授信客户”的全部资料并提问后,上述这位被介绍为“黄XX”的“行长”,当着美的公司人士的面,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农行成都武侯支行”的公章,因第一次盖章不清晰,“行长“又加盖了一次。
一个细节是,美的方面在对盖了公章的《承诺函》进行核对、拍照留存后,提出“《承诺函》原件要不要密封一下”。但“行长”的回答则是,“《承诺函》签署日期还是空着的,现在没有必要密封,等你们落实了放款时间、填上签署日期后再密封吧。”
另据澎湃新闻披露的一个细节是,在双方会面的一小时中,美的李某、“黄行长”以及“客户经理”陈某聊的大多是与项目无关的内容,而是与各自的工作领域相关。但是这位“黄行长”和陈姓“客户经理”始终未露出破绽。对于美的工作人员提出的一些疑问,银行的两位“工作人员”都以一些巧妙的话语瞒天过海。
当时并没有人深究,盖章《承诺函》的“行长”,到底是不是农行成都武侯支行真正的行长本人?亦没有人深究,接待美的来客的办公室,到底属于谁?
2个月后骗局才被揭开
据悉,在正式放款以前,美的集团内部对这一笔涉及7亿元的理财计划进行了内部论证和审批,据媒体掌握的美的方面提交给法院的内部邮件记录显示,尽管有人曾对业务中作出“本笔投资的主债权相当于没有担保措施,我们唯一的保障在于农行出具的承诺函,该风险请予以特别注意”的提示,但至少2决策者均以“美的集团此前曾有过多次类似操作”为由,认为“风险相对可控”。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直至放款后2个月,美的集团总部资金中心的主管领导前往农行成都武侯支行进行投后核查,才揭开这一惊天骗局。
根据合肥美的在《民事诉状》中的说法:
最核心的《承诺函》上的印章为伪造,盖章的“黄xx”行长为假冒,负责接待的“客户经理”陈某亦为假冒。三个借款企业的授信资料(包括上级分行的授信批复、抵质押证书、支行的尽职调查报告和物业评估报告)全是伪造的,上面盖的公章也全是非法私刻的。
而陈某等人用以接待美的方面的办公室,实则是农行成都武侯支行一位路姓副行长的“行长办公室”。
监控视频还原当时的情形,除了假冒的“黄行长”和“客户经理”陈某两名合同诈骗案嫌疑人,另外还有一名嫌疑人一直在农行武侯支行办公区与路姓副行长聊天。
据澎湃新闻对事件过程的报道:
2016年3月22日9时01分,合同诈骗案嫌疑人王某和“黄行长”唐某出现在农行武侯支行门口,两人随后相隔约7分钟陆续搭乘一楼电梯上楼;
9时19分,在会议室门口,路姓副行长被犯罪嫌疑人王某叫住,并随同他到隔壁办公室搬了一把办公椅到路姓副行长办公室;
9时47分,诈骗主要嫌疑人陈某带着美的一行4人进入农行武侯支行办公区,去往路姓副行长办公室;
10时25分,路姓副行长从会议室出来后与合同诈骗案嫌疑人王某在楼道聊天;随后的20多分钟,陈某曾两次走出办公室与王某交谈;
10时47分,陈某还在会议室门口与路姓副行长打了招呼;随后的不到1分钟时间内,陈某便带着美的一行人离开了路姓副行长办公室。
完成“骗局”后,10时51分,王某便和假扮“黄行长”的唐某各自提着东西从楼梯间下楼。
三家获得贷款的企业在骗取侵占了美的7亿元资金后,向设下“骗局”的陈某等人支付了巨额好处费。据媒体报道,其中2家涉案公司给予陈某等人的“好处费”为8100万元,另一家公司则未能了解到。
合肥美的遂将3家获得贷款的企业以及农行成都武侯支行告上法庭,希望能追回7亿元本金及其利息。据媒体从接近案件的人士处获悉,策划上述“骗局”的陈某等人,均已经被逮捕。而资金流向的三个实际用资方,有多人在逃。澎湃新闻的报道对此亦有印证。
美的理财资金规模达数百亿
▲图片来源:美的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合肥美的购买理财产品一事发生在2016年3月,美的方面发现问题并报案发生在2016年5月,距今均已超过一年时间。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美的方面此前并未就此事进行公告。
对此,美的集团昨日(6月29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进行了回应。美的在声明中表示,“鉴于该诈骗事项预计的损失金额有限,在信息披露及会计处理上,公司遵循了相关法规及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存在违规事项。”
▲美的发布的声明
上海明伦律师事务所王智斌律师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市公司理财遭遇“诈骗”的案例并不多。
至于是否需要公告披露,王智斌表示,具体要看涉案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利润、净资产、总资产的比例,“超过以上任何一个财务指标10%即属于重大诉讼,需要披露。如果不超过,则不属于强制披露的范围。但基于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上市公司是可以主动披露的。”
据了解,截至2016年末,美的集团总资产为1706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资产为611.27亿元,实现净利润为146.84亿元。
▲图片截自美的2016年年报
▲图片截自美的2016年年报
根据记者在深交所网站查询到的《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14年修订)》11.1.1项规定,上市公司发生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涉及金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绝对值10%以上,且绝对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应当及时披露。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美的集团用于理财的资金规模多达数百亿元,且类型为银行理财产品。比如,美的集团2016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委托理财金额达363.59亿元,理财产品类型为银行理财产品,报告期内实际收回本金257.06亿元,公司实际收回投资收益为12.71亿元。
▲图片截自美的2016年年报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集团在昨日的声明中表示,公司已对现存委托理财产品进行了全面核查,未发现存在类似的问题。公司将以此次理财案件为鉴,进一步完善公司内控制度及内控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公司权益。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像美的这种遭遇“银行以前多次发生过,就是内部人私印‘萝卜章’,是银行内部管理的一些问题。”
郭田勇指出,企业确实也要提高辨识能力,当然监管要跟上,银行的管理水平要提高。现在银监会在搞一个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台,正规的理财产品全部要在上面登记。另外,郭田勇指出,正常情况下,银行不能为资管计划开具兜底函。
此外,在上述7亿元理财资金遭遇“骗局”几乎同一时间,美的集团另有3亿元理财资金遭遇了相似的情况,涉案银行为“重庆银行贵阳分行”。也就是说,美的集团遭遇“骗局”的理财资金达10亿元。
兴业银行也曾被骗10个亿
除了有上市公司上当的,还有银行被骗的,兴业银行就曾被骗10个亿。
据《财经》杂志报道称,兴业银行杭州分行把建行咸宁分行告上了法庭,原因是兴业银行买到了10个亿的假理财产品。没错,这次是银行告银行。
2015年,兴业银行杭州分行金融事业部的员工,通过东吴证券购买了10亿元建行咸宁分行的理财产品,本应于2017年4月21日连本带息兑付。
然而距到期还有1个月时,建行咸宁分行潜山支行行长肖俊突然被公安部门控制。建行拒绝兑付,称合约的签署是肖俊的个人行为,产品、合同以及公章都是假的。
知情人士表示,10亿元资金没有进入建行咸宁分行。
了解内情的人士表示,这10亿元被交易关联方违规用来放贷给了当地的企业。在到期之前,兴业银行杭州分行追回了1.37亿元的资金。能否追回剩余的资金尚未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