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世界尚未解决全球饥饿问题时,又赶上了新冠肺炎疫情”“与战乱、蝗灾、大旱相比,疫情导致的粮食危机前所未有”……近日,有关疫情对全球粮食安全的种种担忧此起彼伏。受疫情“封城”等措施影响,一些国家粮食供应和加工链条被中断或延误,造成食品短缺或价格上涨;为避免本国粮食供应不足,全球第一大米出口国印度暂停出口、第一小麦出口国俄罗斯10年来首次实施粮食禁运;为帮助底层贫困人口免于饥饿,不管是美国还是南非,多国政府都忙着发放救助食品;而那些严重依赖外部粮食供应的国家,更希望得到国际社会的援手。“总体来说,发生全球性饥荒的可能性很小,但低收入、缺粮国家会比往年面对更为严峻的挑战。”一位中国农业问题专家这样告诉《环球时报》记者。
粮食供应链中断危害有多大
美国vox网站5月9日用一组照片,图文并茂地报道了犹他州、马萨诸塞州等州一些城市底层民众领取政府食物援助的情景。在空旷的露天广场上,堆满成箱的食品,而颇具美国特色的是,人们开着车排着长队等候。在美国首都大华盛顿地区,《环球时报》记者看到的情景是,在好市多(COSTCO)和一些华人超市,大米3月初一度被抢购一空,但进入4月下旬后,面粉、面包等食品没有出现短缺,只是蔬菜、鸡蛋和牛奶时有时无。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AD_SURVEY_Add_AdPos("7004636");</script>
疫情对美国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加工环节的断裂。美国已有20多家肉类加工厂关闭,导致牛肉、猪肉供应减少,价格上涨。泰森食品公司董事会主席约翰·泰森日前警告,美国食品供应链“正在崩溃”,肉类加工厂关闭,养殖户损失惨重。为解决蔬菜供应问题,一些美国人在自家的庭院中种菜,而这样的情景只在一战和二战期间出现过。美媒将之称为“胜利花园”复兴,而这样的“自给自足”二战期间确保了美国1/3的蔬菜供给。
在印度,有关粮食危机的说法还不多,但民众担心的是,个别地区可能出现“没钱买粮”的情况。据《环球时报》记者在新德里采购时发现,在超市,一袋5公斤的巴斯马蒂香米已卖到800卢比左右(1卢比约合0.1元人民币)。记者在孟买的一个当地朋友反馈,自3月25日采取“封城”等防疫措施后,扁豆、大米、小麦等价格至少涨了5%至10%。当地商贩解释说,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运费成本提高。印度曼尼普尔大学教授纳拉帕特表示,“封城”让各地方邦之间的跨邦运输出现一定程度的困难,并推高了货运成本,“这有可能间接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很多低收入者恐怕无力支付”。
受“封城”状态影响,一些非洲国家的粮食供应链也暂时出现断裂。尼日利亚货运物流初创公司Kobo360的数据显示,其遍布尼日利亚、肯尼亚、多哥、加纳和乌干达30%的车队无法运营,农民抱怨农作物正在田间或仓库里腐烂,等待运输的卡车却迟迟未到。因抢夺政府援助的食物,有的国家贫民窟还出现踩踏事件。由于国际供应中断,塞内加尔的大米进口下降约30%,导致该国粮食储存量只够维持两个月。
世界银行也发出警告,撒哈拉以南非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进口地区,目前的情况“可能正从健康危机直接演变为粮食安全危机”。这些国家约40%的大米消费依赖进口,国际航运的停摆也让粮食进口出现困难。有的国家从肯尼亚进口的粮食货运期从三四天延长到三四周。
非洲大陆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系统极易受极端天气影响,加上地区冲突等原因,非洲多国一直处于不同程度的粮食不安全当中。在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未暴发之前,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2020年《全球热点地区报告》指出,在15个粮食安全形势恶化、需要紧急关注的“热点地区”中,有10个位于非洲大陆,其中包括津巴布韦、南苏丹等国。而疫情带来的最新影响是:在东非和非洲之角地区,预计粮食不安全的人数在未来3个月内可能增加到3400万至4300万,其中包括2000万严重饥饿人口、近1700万城市贫困人口,这些地区需要同时面对蝗灾以及暴雨洪水的威胁;在西非地区,有超过2100万人“将难以自食其力”,布基纳法索、马里等国还处于恐怖组织的威胁之下,会导致难民急剧增加;在南部非洲,“受疫情、极端气候和经济衰退等因素影响,津巴布韦可能成为全球粮食危机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球粮食市场动向和农业劳动力的流动也影响着全球粮食的安全。对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首席经济学家托雷罗表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和贸易壁垒只会使世界粮食局势恶化,造成极大动荡。另外,由于边境关闭,一些国家现在缺少劳动力来种植和收割庄稼。俄罗斯zaimisrochno网4月30日刊发题为“世界是否会面临饥饿”的分析文章说,食品供应链因限制粮食流通而存在全球性中断的风险,导致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面临粮食短缺和价格上涨。此外,无法回避的还有劳动力流动受阻。如许多西欧国家习惯于吸引东欧的季节性工人从事农业生产,但目前受疫情防控措施所限,东欧国家工人无法赴西欧国家从事农业生产。
各国都在采取对策
“如果我们不准备现在就采取行动,那么几个月后我们可能会面临《圣经》中所描述的大饥荒。”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干事戴维·比斯利近日为国际社会敲响警钟。目前最悲观的说法是“每天将有30万人死于饥饿,时间持续3个月”。针对这一警告,俄行业营养研究所所长切尔尼戈夫表示,联合国担心世界上饥饿人口的数量增加是有道理的,受疫情影响,在当前条件下很难向“脆弱”国家提供粮食。俄金融机构TeleTrade的分析师普什卡列夫称,数百万叙利亚难民的食物来源将变得更加困难。
面对粮食危机,各国都在采取对策。在非洲,人口第一大国尼日利亚有约3.8万吨的战略粮食储备,目前正寻求补充10万吨粮食。尼日利亚3月中旬到4月初之间加紧粮食储备时,进口大米价格上涨7.5%以上,本地大米的价格也上涨约6%-8%。南非承诺拨出6400万美元帮助小规模农户,以支持粮食生产,同时通过发放食品包帮助贫困地区民众;纳米比亚正在向农业在内的失业人员提供紧急收入补助;肯尼亚提出了各类税收减免措施以提振农业。世界粮食计划署发言人伊丽莎白·拜尔斯透露,已有42个非洲国家通过粮食署安排的货运航班,获得了由马云基金会和世卫组织所提供的个人防护用品。粮食署还将继续开展粮食储备和城市地区的现金与食品援助计划。
南非是目前疫情最为严重的非洲国家,但粮食安全基本能够保障,仍是玉米等作物的净出口国。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等国因蝗灾导致农作物减产,前不久加大了对南非玉米的进口量。据《环球时报》记者在南非约翰内斯堡的超市观察,食品价格并没有大幅波动,这与南非政府在实施“封城”措施之初就开始严厉打击物价上涨有关。但对于许多南非普通家庭来说,粮食不安全是现实,大约有50%的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无法负担基本的健康饮食。低收入家庭通常将收入的1/3花费在食品支出上。政府在向贫困家庭发放食品援助包,记者在最大城市约翰内斯堡的一些社区看到,一大早就排起长队。按照当地电视台的描述,领取食物的队伍长达4公里。约堡所在的豪登省人口约占南非全国的1/4,每天约发放7000个食品援助包,里面有10公斤玉米粉、5公斤大米、2升食用油以及大豆、糖、盐、花生酱等食物。
美国总统特朗普5月9日也宣布,美国农业部将向各农场采购价值30亿美元的粮食,用于向位于全美各地的食品救济站提供补给。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称,这是美国农业部4月17日宣布的190亿美元农业纾困计划的一部分,其余160亿美元将以救助金形式直接发放给农民,不过预计要到5月底才能启动分配该批救助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其实世界范围内食物不足是长期现象,全球每年都有6亿到8亿人口无法获得充足食物,主要集中在非洲等低收入缺粮国家。在疫情和灾害的影响下,国际粮食援助会减少,加上一些国家对粮食运输采取限制管制措施,可能会导致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粮食供应受到负面影响。他认为:“总体来说,低收入、缺粮国家会比往年面对更为严峻的挑战。但世界出现较大范围饥荒的可能性很小,目前二十国集团有关国家也在呼吁并采取措施,防止疫情影响食物供应链。”
大国给全球吃定心丸
“今年全球缺粮人口达到10亿或10亿以上的可能性不大,倘若达到10亿,就已算是世界粮食危机了。”李国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部分原因是,从供给端来看,疫情可能会对农业生产的资料供应造成影响,但影响时间会非常短,而今天大部分国家的农业生产过程都已高度机械化,不再是人口密集型劳动,所以生产过程几乎完全不受影响。李国祥预估,美国粮食生产总量今年可能还会增加,“受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刺激,其大豆播种面积比往年增加了十倍”。南美粮食可能会有轻微减产,但不影响全球总体供应水平。目前全球粮食储备也较为充足,总量上和往年比差距不大,因为以往部分地区也有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
美国农业人口只有300多万,但农业却是美国多年来的“王牌产业”之一。过去5年,美国小麦和大米产量一直保持稳定。尽管有一些国家曾因疫情采取临时粮食出口管制措施,但目前国际粮食市场总体保持稳定,美国也没有限制出口打算。一些美国媒体也认为,只要美、中、印、俄等产粮大国粮食生产不受到重大灾害的影响,全球性出现饥荒的可能性就不高。值得担心的是,美国西部地区的连年干旱已进入第二十个年头。美国《新闻周刊》杂志称,“美国西部9个州正经历自公元800年以来最严重的超级干旱季节”,导致一些州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在20世纪60年代两次严重干旱造成粮食大面积减产后,印度政府提出大米、小麦等主要作物要保证基本自给自足。而让很多人忽视的是,印度早就是全球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印度国有食品公司主席普拉萨德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印度农业生产领域受疫情和全国封锁的影响非常有限,政府对旁遮普邦等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封锁期间提供了豁免政策,保证农民可以不受封锁影响并及时收获、播种,“印度今明两年都不太可能出现因粮食短缺而导致的大饥荒”。他还解释说,各地方邦均有至少满足6个月需求的粮食储备,而且新小麦4月上市后,国家一级的储备量也相应调整增加。印财政部长此前也在社交媒体上承诺,各地方邦政府如果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可以向印度国有食品公司商借3个月储备粮。据《今日印度》5日报道,印度农村地区受疫情影响有限,预计今年印度粮食产量将达到约3亿吨。印度国家转型委员会的高官也表示,尽管当前形势不利,但农业部门仍将达到3%的增长。印度资深媒体人古普塔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今年有关蝗灾的报道也有些夸张,“当印度农业部的专家赶到受灾的拉贾斯坦邦时,当地蝗虫已经治理得差不多了”。因印度蝗灾高发季节一般是每年7月至10月,因此,印度政府也会提前防范。
俄罗斯近年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俄农业“国际创收”几乎是军工企业创收的两倍。4月下旬,俄宣布自2010年以来首次暂停向国际市场出口粮食。据俄《消息报》报道,过去20年,俄政府曾6次限制粮食出口,最近的一次是2010年严重干旱之后全面禁止谷物出口。但也有俄专家预测,今年世界不会发生粮食短缺问题,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粮食出口限制将于上半年取消。根据预测,今年俄粮食收成将是最近10年来最好的。
【环球时报驻南非、印度、美国特派特约记者 吕强 胡博峰 梁燕 本报记者 白云怡 柳玉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