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人类从来都不曾拥有两艘“诺亚方舟”,美国要“弃船”暴露了什么? 现在,世界政经形势和中国发展态势正在发生迅速且重大的变化。 一方面,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导的当今世界体系中,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各国内部贫富群体之间的矛盾、宗教族群矛盾以及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的矛盾等不断积累和激化,以社会失序、恐怖主义、生态灾害等方式在一些国家或地区迸发,并产生了较大的国际乃至世界性影响。作为国际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美国主导的全球治理体系在化解上述矛盾的过程中越来越力不从心,捉襟见肘之相日益显露。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十八大以来取得长足进展。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特点,党中央及时确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国家发展的主线,经过几年以来全国上下的艰苦努力,中国经济增长维持中高速水平,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进入冲刺阶段。不仅如此,中国的发展还给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多市场、增长、投资、合作机遇。从2015年至2020年,中国进口商品预计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这种正面“溢出效应”将有助于世界上其他国家提振经济、增加就业、稳定社会。 文 | 冯维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中国贡献 综合两个方面的情势,符合历史进程的发展趋势是:美国等发达国家欢迎中国以及其他崛起中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现有全球治理体系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更好发挥后者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溢出效应”,提升国际公共产品的总供给水平,以满足日益上升的解决全球问题的需要。 中国方面是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意愿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示,中国一直是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国际多边主义的积极参与者,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随着实力上升,中国还将逐步承担更多力所能及的责任,努力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不仅有意愿,中国还切实采取了行动: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长远愿景,并发起和推进实施了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倡议。 2013年倡议提出后,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中国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合作协议,同30多个国家开展机制化产能合作,加速推进了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匈塞铁路等项目和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的建设。 *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已超过3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 *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 *中国首倡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的9个项目提供17亿美元贷款,中国单方面设立的“丝路基金”投资也达40亿美元; *中国政府还每年向相关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地方政府也设立了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鼓励国际文教交流。 丰富的成绩充分说明,“一带一路”建设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举措,给地区国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展示了中国通过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来解决全球问题的正确思路和坚定决心。 2 美国路线 然而,在事关全人类福祉的抉择上,美国似乎尚未选择这条与中国等大多数国家相向而行的道路,而是频频发出充斥着内顾倾向、保护主义内涵的信号:收紧移民及人口流动政策,撕毁已经达成的经济合作协议,动辄以贸易战威胁其他国家乃至传统盟友,以“美国优先”为幌子扭曲国际资本流动的市场机制,还“冒天下之大不韪”退出气候变化巴黎协定。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正在利用国内贫富群体矛盾激化背景下民粹主义兴起的激愤情绪或暴戾之气,把国内问题归咎于全球化,试图引导国家走一条“独善其身”甚至以邻为壑的道路。这就好比全球化的大船不慎触碰了全球问题的礁石,原先把控方向的美国,没有想着汇集各国力量来修补船舶和重新选择新的航向,而是迫不及待地放下自己的救生艇,拿走属于全体船员的应急储备物资,准备弃众而逃。 既然美国要“弃船”,“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何不“由他去吧!”一些人热切地盼望,中国能成为接替美国的新舵手,带领人类迈向充满希望的新大陆。 问题在于,世界已经被卷入全球化的客观历史进程,人类从来都不曾拥有两艘“诺亚方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达沃斯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所说的那样,世界经济的大海无从回避,想人为切断各国经济的资金流、技术流、产品流、产业流、人员流,让世界经济的大海退回到一个一个孤立的小湖泊、小河流,不符合历史潮流。 美国的“弃船”举动,不外是想提高讨价还价的筹码,让其他国家多分摊一些修补船舶、改善导航、添加动力的费用,并不是真的存在那么一条“救生艇”让它独自跑路——即便真这么逃离,也难免被世界大潮浪遏飞舟,沉重地拍回到历史的巨轮之上。这种漫天要价、坐地还钱的架势,反映的只不过是美国领导人及其周围一撮“精英”所烂熟于胸的谋略。 3 合作共赢 正是看到了全人类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现实,中国方面才一再强调,在各种国际合作倡议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包容而非封闭排他的方式,不追求个人英雄主义式的独唱,而谋求彰显合作互助的伙伴精神的协奏,不是要对现有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体系推倒重来、另起炉灶,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相关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 中国的这些主张不仅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如此,对美国也同样适用。长远来看,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保障的新型全球化,同样符合美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通过协作共同把蛋糕做大所带来的好处,比机关算尽、剥夺现有蛋糕上更大一块的承诺所能带来的好处要大得多,也可靠得多、持久得多。这也是中国一再希望与美国建立“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关系的立论依据所在。 在这个挑战频发的世界里,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三大严峻挑战。“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应对全球变局、解决全球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大计、群策群力。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担当与贡献。 第一,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目标的实现,这是中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基础和前提,而中国的稳定发展本身也是对世界和平稳定的重大贡献。 第二,高举反对保护主义的旗帜,营造得道多助的合作氛围。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 第三,要多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制度性权力和话语权,避免形成与美国单独对峙的局面。要加强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等国际和多边机制内的协调和配合,凝聚发展中国家力量,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让全球经济治理更好反映世界经济格局新现实,增加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带动美国等发达国家共同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让全球化的大船重新启航、行稳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