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美国科学家获诺贝尔生理医学奖,4年前曾获“东方诺奖” 今天开始,2017年诺贝尔奖各大奖项将陆续揭晓。 就在刚刚,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第一个揭晓答案。来自美国的三位遗传学家杰弗理·霍尔(Jeffrey Hall)、迈克尔·罗斯巴希(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杨(Michael Young)分享了这一大奖。 外事儿看到,按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说法,三人获奖理由是“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controlling the circadian rhythm。” 换句通俗的话,三人获奖是因为生物钟研究。 生物钟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生物体内周而复始的节律,24小时昼夜节律(circadian rhythm)就是生物钟的一种。 但你知道人类为啥要遵循这个规律,白天干活、晚上睡觉么? 而科学的本质,就是研究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习以为常的事。 早年的研究,将生物钟看成是一种行为模式。 这一研究的出发点很简单,即人的生物钟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射,为了适应地球自传的规律。 但这只是一种相对外围的研究,没有从生物学本质上解释生物钟。 科学家们于是将目光转向基因研究。 同其他绝大多数生物学研究一样,科学家们要先对小动物展开实验研究。最主要的实验对象就是: 果蝇。 为啥是果蝇? 这是因为,果蝇只有四对染色体,但有约2万个基因。而且果蝇数量少且形状有明显差别,比如眼镜的颜色、翅膀的形状等性状都有多种变异。这些特点对遗传学研究都有很大好处。 据《知识分子》主编、北大讲席教授饶毅撰文介绍,目前学界研究生物钟最重要的6位科学家都在美国,其中5位以果蝇为实验对象,1位主要研究小白鼠。 杰弗理·霍尔、迈克尔·罗斯巴希和迈克尔·杨都在这“6人名单”中,都是研究果蝇的。 3位科学家的研究获诺奖一点不意外。 在此之前的1933、1947、1995和2011年,科学家们因研究果蝇已经4次获得诺贝尔奖了。 2013年,三人还获得了有“东方诺奖”之称的邵逸夫生物科学奖。 这一创办于2004年的大奖由邵逸夫基金会下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分别为天文学奖、生物科学奖和数学奖,单项奖金为100万美元(2016年起增至120万美元)。 回到生物钟研究上来,科学家们通过几十年的不断研究,分别以果蝇和小白鼠为实验对象,最终证实: 从昆虫到哺乳动物,都由同样的基因来调节生物钟。 当然了,所有的生物学研究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研究“人”的。科学家们继续研究发现,人的昼夜节律同样有很强的遗传性。 比如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生物钟相位推迟,即晚睡晚起。 所以,晚睡晚起的你不要太过自责,很可能是你的基因决定的哦。 ▌延伸 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小知识 从1901年至今,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已经颁发了108届,一共有214人获奖。 等等,1901年到2017年是117年,为啥只有108届? 这是因为受一战和二战影响,1915、1916、1917、1918、1921、1925、1940、1941和1942年这9年并未颁奖。 此外,自生理医学奖颁发至今,一共有39人是独享该奖项的。 有意思的是,1901年至1950年间,一共只有59人获奖;而1951年至今,一共是155人获奖。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1968年,诺贝尔奖官方规定,任何奖项的获得者都不得超过3人。 这一规定当时引起极大的争议。尤其是对于生物医学界来说,很多研究是以团队进行而不是由个别科学家单独进行的。这也就意味着当一个奖项的提名可能有超过3名参与者时会被自动排除在外。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奖后就引发不少争议,不少人认为青蒿素的发现并非她一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研究的结果。屠呦呦后来自己也表示,青蒿素的发现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 此外,所有214名诺贝尔生理医药学奖得主中,包括屠呦呦在内只有12名女性,比例不到6%。 不过相对于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经济学奖,这个比例还算高的。要知道物理学奖的女性得主比例只有0.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