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国都的更改,都是极为浩大的系统性工程,背后也有各自不同的原因和利益考量。这里面既有成功的范例,也有不尽理想的反面典型。
在全世界近200个国家中,有约1/3的国家曾经“迁都”或正在经历这一过程,包括巴西、缅甸、德国、韩国等,甚至连刚建国五年的南苏丹也急匆匆地加入到“迁都”行列中。
每一个国都的更改,都是极为浩大的系统性工程,背后也有各自不同的原因和利益考量。这里面既有成功的范例,也有不尽理想的反面典型。小编今天就选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带你一探究竟:
巴西利亚:解决了“大城市病”
作为拉美最大的国家,巴西坐拥里约热内卢、圣保罗等世界知名的大都市。去年里约奥运会期间,与小编一起看比赛的几个“高知”朋友还误以为里约就是巴西的首都。
▲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
其实,早在1960年,巴西利亚就取代了里约,成为巴西新首都。巴西政府选择从里约迁都到巴西利亚,有两大原因。
首先,伴随着巴西经济快速发展,里约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原本山清水秀的城市开始出现一系列问题,堵车、环境污染、贫民窟涌现等“大城市病”逐渐显现。
其次,与今日的中国类似,当时巴西的经济重心在里约所在的东南沿海地区,广大的中西部虽然资源丰富,却发展缓慢。所以,将中央政府迁到中部地区可以加速内地开发,也可以加强联邦政府对整个国家的有效管控。
▲巴西利亚街景
从1956年动工兴建到1960年正式迁入,巴西利亚耗时41个月建成。建成之初,巴西利亚人口不足20万。如今,随着大量移民涌入,巴西利亚已是拥有240万人口的大都市,经济总量在巴西城市里排名第三。
尽管直到今天还有很多巴西官员和富人批评巴西利亚“乏味”、“没有活力”,但这座城市自建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里有力带动了巴西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由于科学的规划设计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建城不到30年的巴西利亚在1987年12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人类文化遗产”,是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年轻的一个。
阿斯塔纳:分化了利益集团
1997年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宣布以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图,作为哈萨克斯坦永久首都。1998年,阿克莫拉被更名为阿斯塔纳。
阿拉木图是一座小城,当时的发展已接近极限,难以满足作为首都的建筑用地需求,而且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严重,再加上靠近边境,处于地震活跃地带,安全受到威胁。种种因素叠加下,纳扎尔巴耶夫选择了迁都。
▲阿斯塔纳街景
1997年,新首都在阿斯塔纳拔地而起时,很少有人愿意从更舒服的群山环抱的老首都阿拉木图到这里来。不少官员发现,新首都连宿舍楼都没有,超过一半政府公务员辞职,这也成功地瓦解了利益集团。
如今,阿斯塔纳作为一座年轻的城市,金碧辉煌、充满未来感的建筑风格和不夜城般的夜景,让这里有了“中亚迪拜”的美称。经过18年的建设,阿斯塔纳拥有了超过100万人口。据2013年阿斯塔纳统计署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这里的居民平均年龄为30岁,基本都是70后、80后,其中很多人是首都初建时招收的公务员。
纳扎尔巴耶夫在一次访谈中如此评价这次迁都决定,“当时很多人不支持,很多人反对,现在,100%的哈萨克人都认为这个决定是对的。”
內比都:仓皇迁都,失落的“鬼城”
2005年,执政的缅甸军政府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下令多个政府部门在11月6日一天内搬迁至彬马那。内比都在2006年之前都被叫做彬马那。
“迁都”如此匆忙,以至于离开仰光、满载办公人员和设备的卡车排起长龙。次日,缅甸政府才对外证实迁都的消息。
內比都位于缅甸中部山区,北依山势,南望平川,战略地位重要。因此,分析人士一直以来都认为军政府选择迁都是因为担心美国对缅发动军事打击,政治和安全上的恐惧感使军政府仓皇迁都。
缅甸军政府迁都的另一个目的,主要是因为位于缅甸中北部的钦族、克伦族、卡雅族和掸族等少数民族势力强大。而仰光偏安南部,鞭长莫及,迁都内比都后,缅甸政府可以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更有力的管辖。
▲内比都街景
但10多年过去,内比都仍未有国都的模样。这里公共交通、电讯服务等基础设施依然落后,最关键的是缺乏产业支撑、经济缺乏活力,吸引力不足。这个号称面积比仰光大9倍、人口近百万的城市在外界看来近乎“鬼城”。也难怪《卫报》如此评价:这里有20车道宽的高速公路,有高尔夫球场,有整齐划一的公寓楼,唯一看不到的,就是人。
当下,缅甸已结束军政府统治,军政府担心的头号入侵敌人——美国,已是如今执政的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的朋友和伙伴。虽然迁都的内在动力不足,但内比都政府办公的楼堂会所都已建好,仰光的旧政府驻地已卖作他用。再回头,也很难。
有意思的是,尽管迁都已达十余年,中国、美国等大多数国家驻缅大使馆依然留在仰光。一位曾赴缅旅行的朋友告诉小编,别说是外国大使馆,许多要去内比都办事的缅甸人,也都是提前约好再前往,以免白跑一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