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发布信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RSS | 手机版 | 繁體中文

南非华人网  
 
 

首页

南非新闻 南非财经 华人新闻 南非概况 南非签证 南非见闻 南非旅游 非洲新闻 南非留学 南非视频 生活资讯

便民

南非商机 国内新闻 新闻中心 房屋店铺 网上商城 同城生活 求职招聘 华人聚会 便民告示 华人论坛 汇率报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 国际新闻

中国资本的面孔——“走出去”的全球叙事

时间:2016-12-19 22:08:18  来源:新华网  作者:张伟 韩墨

  (原标题:中国资本的面孔——“走出去”的全球叙事)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特稿:中国资本的面孔——“走出去”的全球叙事

  新华社记者张伟 韩墨

  刚牵手,就要被迫放开。投资欧洲的中国企业,近来频繁遭遇这种“苦情剧”才有的戏码。

  中国福建宏芯基金与德国半导体企业爱思强10月达成并开始履行收购协议,孰料德国政府宁愿打脸也要推翻此前的批准决定。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来“加戏”——以交易“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为由,下令禁止中国企业收购爱思强及其美国分支。

  重重阻力下,中国企业宣布撤回收购要约并退回已购买的爱思强股票。

  一个多月前,德国政府还对另一家中国企业收购照明设备巨头欧司朗部分业务的申请说“不”。

  除了德国,中国资本今年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也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波折或阻碍。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海外投资的所谓“怀疑、防备甚至恐惧”似在不断滋长。而与此同时,中国资本仍以迅猛之势走向全球,刷新着多项纪录,展示出强大活力。

  如何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西方社会眼中的中国资本到底是何形象?而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和资本,其真实面貌又是什么?

  偏见“哈哈镜”下的中国资本

  如果翻开欧美等国一些报纸,看到其中关于中国投资活动的报道,你或许先被它们的“脑洞大开”逗乐,接着便会惊愕于中企形象竟被如此严重地扭曲。

  英国《泰晤士报》头版文章“言之凿凿”,称中国可能通过出售闭路电视摄像头监控英国民众和机场等公共场所。《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的报道“苦口婆心”,认为中国游客可能在购物之余,“收集情报供北京分析”……

  在一些西方媒体和政客眼中,中国资本仿佛刺激了他们莫名的“不安全感”:

  ——中国双汇收购美国猪肉生产和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威胁食品安全”;

  ——中国岚桥集团租赁澳大利亚达尔文港“威胁军事和航行安全”;

  ——美的收购德国库卡机器人公司“威胁知识产权安全”;

  ……

  德国政府叫停爱思强收购案的理由也是因为所谓“国家安全”。

  此前还有40多名美国国会议员联名写信,指认中国民企重庆财信企业集团计划对芝加哥证券交易所的收购将“威胁金融安全”。

  对于种种“怪现状”,英国金融专栏作家马修·林恩的评论一针见血:“所谓 国家安全 理由无一例外是哗众取宠的保护主义。”他指出,企业壮大后走向全球市场是一个普遍规律,韩国企业20年前这样做,日本企业30年前这样做,大量美国、德国企业几十年来也是如此,凭什么怀疑中国企业有险恶动机!

  另一类西方媒体传播甚广的话题叫“中国买下英国”“中国买下德国”“中国买下美国”……

  对此,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算了一笔账:“在华德企有8200家,在德中企只有2000家。中国在德投资额只相当于德国在华投资的10%,只占外国对德投资总额的0.2%,难道这就能买空德国了?”

  法国商务投资署的一份报告指出,中企在法国投资势头强劲,但是总额远远落后于日本,更不要提占法国吸收外资总额四分之一的“收购之王”美国了。

  正如英国《金融时报》早先的一篇报道所说,一些国家对中国资本存在“没有根据的担忧”,把中国正常的商业投资当作“特洛伊木马”,陷入“负面臆想”状态。

  欧盟智库亚洲问题研究所专家汉内斯·德克赛认为,欧洲国家对中国资本的担忧,一是惯性思维作怪,二是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和民粹主义在欧洲很有市场,一些民众习惯用“中国正夺走欧洲的一切”这类报道印证自己心中的偏见。

  刻板偏见、复杂心态、自我封闭、私利考量,让一些西方人选择将中国资本放在自己打造的“哈哈镜”下端详,把扭曲后的形象当作中国资本的面貌,进而捕风捉影吓唬自己,使得正常的商业合作和市场机遇受到阻碍,可谓得不偿失,也令人遗憾。

  浪虽大,中国资本也要扬帆

  下面这些数字,记录着中国资本扬帆出海的航迹:

  200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年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7亿美元;到了2015年,这一数字变成了1456.7亿美元。13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幅高达35.9%。

  也是在2015年,中国首次实现海外投资超过吸收外资,成为资本输出国。

  这一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占全球9.9%,首次位居全球第二,存量则首次跨过万亿美元大关,标志着中国资本“走出去”迎来历史性拐点。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共实施521个海外并购项目,涉及67个国家和地区的18个行业大类,实际交易金额674.4亿美元。

  “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自然规律,”日本野村证券株式会社会长古贺信行说,“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跨过初始阶段后,资本为了进一步发展,就要进行境外投资。这就是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也是规律使然。”

  “近些年,伦敦、法兰克福和巴黎的大批投资银行家、律师和专业人士忽然间开始加入含有中国资本的项目,”芬兰前总理亚历山大·斯图布说,“欧洲对此不应抱怨。这正是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

  在中民国际首席执行官廖锋看来,“中国企业发展到今天,必须到更大的海洋去奋斗,跟高手学习、比拼,这是企业成长的巨大推力。历经多年发展,中国不少企业具备全球竞争力,也有信心去拓展全球市场”。

  既然出海,就免不了遭遇风浪,但是中国企业和资本扬帆远航的步伐从未停歇,通过对外投资获得技术、服务、渠道、品牌的愿望也更加强烈。瑞士《新苏黎世报》评论道,中国企业的触角达到令人惊叹的广度:不仅有港口、机场、汽车,还涉足旅游、影视和时尚界。

  汇丰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除了数量增长,中国对外投资水平也不断拾级而上:从最初的石油、铁矿等资源类投资转向基础设施和制造业,近年来又向服务业、高科技和文化产业进军。与此同时,大量民营企业超越国企,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主力军。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外资短时间内集中进入、频繁动作,都容易引起舆论关注。欧美国家对中国资本存在一些负面情绪,并不意外,”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资深研究员霍建国对新华社记者说,“中国企业实在无需过度敏感,要以平常心看待,把关注点放在审查等规则是否合规、是否存在歧视,同时注意操作规范、符合程序。”

  英国商务、创新和技能部中英合作专家组核心成员熊榆教授说,不少西方媒体习惯性地抹黑中国,致使一些人对中国的偏见短期内难以改变。实际上,英国精英阶层早已意识到与中国合作的重要价值,但是将这种认知广泛传递给普通民众还需要时间。

  事实上,欧美国家接受日本、韩国等国大量投资,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中国企业驶入全球投资的大海,迎击风浪的经验和耐力需要慢慢练就。正如频有国际收购大手笔的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所说:“过去我们更多是被全球化,现在则是积极的、正向的、主动的全球化,一切才刚刚开始。”

  中国号,扬的是“共赢帆”

  面对五花八门的“中国资本威胁论”,什么才是最好的回应?

  霍建国给出的答案是,“扎扎实实做好每个投资项目”。中国投资者只有用自己的专业水准和深耕细作展现诚意,才能打消对方的无端猜忌和恐惧,才能讲好中国资本扬帆出海的共赢故事。

  从伦敦乘火车,20分钟就来到雷丁镇,这里是华为英国总部所在地。

  15年扎根于此,华为已经成为当地的“大雇主”:拥有1100名全职员工,其中70%来自当地。

  根据英国牛津经济研究所发布的报告,2012年至2014年,华为对英国经济的贡献约为12亿美元。截至2014年,华为在英国新增7300多个工作岗位,并在英国15个地区采购产品与服务。

  “华为在英国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确保服务和产品符合社会对我们的期待。这是其他一切的基础,”华为英国公司媒体主管爱德华·布鲁斯特说。这或许也能解释为何苛刻的英国媒体近年来对华为鲜有负面评价。一些英国议员还把华为当作例子,证明外资可以给英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企业是否能给当地带来好处,老百姓最有发言权。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位于美国传统制造业衰落的所谓“锈带”上。2008年金融危机后,通用汽车公司代顿工厂关门,约1000名员工失业。今年10月,这家工厂重获生机,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单体生产商,2000多名工人在这里忙碌。推动这一切得以实现的力量来自中国投资者福耀集团。俄亥俄州副州长玛丽·泰勒说,这对当地人来说是一场胜利,很多家庭的生活因此发生巨变。

  投资海外的中国企业家,深谙“让成绩说话”的道理。2012年,中国三一重工收购了它在全球市场的老对手、德国装备制造业名企普茨迈斯特。最初,一些德籍员工集会抗议,担心失去工作的他们,脸上满是恐惧和愤怒。如今,4年过去了,这里的雇佣状况一直稳定,品牌完好无损,营业收入还增加了近三分之一。

  事实面前,不信任的阴霾渐渐散去。人们发现,三一重工并未像此前想象的那样“夺走技术、将生产移至中国”,而是尽可能保留德方团队,区分市场分层经营。“即便当初被美国企业收购,对员工来说也不会比现在更好,”普茨迈斯特工会主席约尔格·勒夫勒感慨地说。

  类似的共赢事例还有很多。

  更多的人意识到,中国资本的真实面孔,并非传言中如洪水猛兽,而是着眼长远、倡导合作、追求共赢、积极融合。也只有这样的中国投资行为,才可以在海外逐渐积攒起“好声誉”,将疑虑转化为信任,将亏损转化为盈利,将梦想转化为现实。

  “中国企业的行动目标在原则上是相似的——推动被收购企业继续向前发展、乃至扩张。德国员工没有理由对中国资本感到过分忧虑,”这是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在调研近年中企并购案后得出的结论。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道路还在延展。

  不少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正向新的阶段迈进,将成为下一轮中国海外投资新的核心驱动力。随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支撑机制发挥功效,中国资本的身影将出现在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中国经济结构的演进还在进行。消费和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民众对于文化、旅游、医疗等消费的升级需求日益凸显,全社会对创新发展、绿色发展的共识高度凝聚,这些都将成为未来中国企业出海的新航向。

  中国资本扬帆远航,将令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中国企业自信、和善、合作、开放的面孔。充满活力的中国号经济巨轮,将与世界深度融合、携手前行,驶向繁荣美好的明天。(参与记者:桂涛、沈忠浩、王乃水、徐海静、赵小娜、张远、杜白羽、刘莉莉)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委内瑞拉多地发生骚乱哄抢事件 华人损失严重
 
下一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挪威王国政府关于双边关系正常化的声明(全文)
 
延伸阅读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点击更新 换一个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南非为什么冒外交风险“硬刚”以色列?
南非为什么冒外交风险
提醒中国游客注意在南旅行安全
提醒中国游客注意在南
李志工总领事出席夸纳省警方与华人警民合作中心签约仪式
李志工总领事出席夸纳
驻德班总领馆加强领事安全工作
驻德班总领馆加强领事
 
栏目更新

 

  • 今日排行
  • 本周
  • 本月
  • 本周热评
  • 本月
  • 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