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南非主流媒体《星报》、《比陀新闻报》、《水星报》、《开普时报》及独立传媒网站刊登中国驻南非大使馆经商处赵中屹公参题为“中非经贸合作砥砺前行”的署名文章,全文如下:
加强同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始终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基石,是中国长期坚定的战略选择。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同非洲国家团结一心、携手前进,将中非关系不断推向深入。
一、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一)携手抗疫守望相助。在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非洲国家给予了宝贵支持。非洲疫情暴发后,中国率先驰援,多批次向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及非盟提供紧急抗疫物资,向非洲16国派遣抗疫医疗专家组;同非方举办6场抗疫专家视频会,同42个非洲国家的46个医院建立对口合作机制;在非中资企业及46支中国援非医疗队积极参与当地抗疫;中方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已经开工建设,还承诺新冠肺炎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率先惠及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中国积极落实G20框架下缓债倡议,已与12个非洲国家签署缓债协议,并免除非洲最不发达国家截至2020年底的无息贷款债务。
(二)抓紧落实“八大行动”。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八大行动”是当前中非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开展务实合作的主线和重中之重。中非双方密切协调配合,科学调整国别项目池,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推动落实工作取得良好成效。首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成功召开;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或正稳步推进;多场中非品牌面对面活动相继举办;多家“鲁班工坊”已在非洲投入运营;600亿美元配套资金已有70%投入使用或作出安排。
(三)多措并举深化合作。2020年前三季度全球贸易萎缩超过10%,非洲外贸总额及出口额降幅均接近30%,中国是非洲主要贸易伙伴国中,贸易总额和进口额降幅最窄的国家之一。中国积极采取措施,主动扩大自非进口,邀请非洲31国65家企业来华参加第三届进口博览会,达成意向交易额6.3亿美元;支持通过“线上推介”、“直播带货”等新模式,帮助非洲国家优势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加快农产品准入审批程序,推动尼日利亚饲用高粱、赞比亚鲜食蓝莓、坦桑尼亚大豆等产品获得输华准入。
二、厚积薄发,行稳致远
(一)贸易水平显著提升。中非贸易额在近20年间增长了20倍。2019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额及非洲外贸总额均缩水约3%,中非贸易额达2087亿美元,逆势增长2.2%,增速领跑非洲主要贸易伙伴国。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深度冲击,非洲对外贸易额大幅下滑,中国作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中非贸易额占非洲外贸总额比重连年上升,中国已连续12年稳居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近三年来,中国自非进口农产品金额年均增长14%,目前已成为非洲第二大农产品进口国,非洲已有超过350种农产品食品可以开展对华贸易。
(二)项目合作硕果累累。在中非合作论坛历届会议举措框架下,中国已累计为非洲安排超过850亿美元各类信贷资金,帮助非洲建设的铁路和公路里程均超过6000公里,建设了近20个港口、80多个大型电力设施、130多家医疗机构、45座体育场馆及170多所学校等,为非洲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显著变化。与此同时,中国在非企业不断提高本地化水平,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雇佣大量当地员工,已累计为非方创造了450余万个就业岗位。
(三)产业投资深度融合。自2003年有官方统计以来,中国对非直接投资流量年均增长超过25%。联合国贸发会议《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2014-2018年,中国在非投资存量增长超过40%,而非洲其他主要投资来源国投资纷纷缩水。为进一步引导和撬动企业开展对非投资,中国还专门设立了中非发展基金和中非产能合作基金,总规模达200亿美元。截至2019年底,中国在非设立的各类企业超过3800家,投资存量达444亿美元,有力帮助非方提升了工业化水平、产业配套和出口创汇能力。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使变局加速演进。在此背景下,中国正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并将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以自身复苏带动世界共同复苏,包括非洲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将从中受益。
2021年,中非合作论坛将召开新一届会议,中非双方将再次齐聚一堂,共商新时期中非合作大计,推出务实合作新举措。中国将秉持真实亲诚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推动中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非盟《2063年议程》和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绘制中非合作远景蓝图,不断巩固合作基础,深挖合作潜力,汇聚合作力量,提升合作水平,坚定不移推进中非合作、支持非洲发展,共同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