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中国驻南非开普敦总领馆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正在举行。对话的一方是南非斯泰伦博斯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组织的“中国同非洲关系”夏令营的10多位各国大学生,一方是中国外交官。
在听取了中国驻开普敦总领事康勇关于中非关系的介绍后,斯泰伦博斯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阿娜西·马杜贝拉连续问了几个问题:中国同非洲的关系是什么性质?中国是不是想扩大软实力?孔子学院是怎么运转的?
康勇表示,过去40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人民生活也得到极大改善。中国目前同非洲各国加深务实合作,目的就是促进互利共赢。中国人民希望非洲人民生活得更好。康勇说,中国在非洲的孔子学院是根据双方的共同意愿建立的,具体运营也由双方商量着办。他强调,中国主张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中非有着相似的经历和遭遇,面临相同的发展任务,是名副其实的命运共同体。不管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幻,中非友好合作始终不变。
“越来越多的非洲人正在学习汉语,也有中国人在学非洲的语言吗?”来自津巴布韦的塔丽骆·尼亚穆德扎问。康勇回答:“当然有。前段时间就有一位湖南女孩在南非获得了豪萨语博士学位,回国从事语言文学研究。在中国外交部,能用非洲当地语言开展工作的外交官人数众多。”
会后,来自美国内华达大学的迈克·尼尔森告诉记者,他在南非已经停留了两周,亲眼看到中非关系的发展并不像一些美国媒体报道的那样。阿娜西·马杜贝拉则表示,同中国外交官对话让她更均衡地看问题。夏令营里还有不少来自武汉学院的中国大学生。他们一方面用同龄人的视角向其他国家大学生介绍中国情况,另一方面也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识。
夏令营辅导员、斯泰伦博斯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金叡珠说,中国和非洲关系不断深化、对双方都有裨益,但一些西方媒体总是带着偏见进行报道。举办“中国同非洲关系”夏令营活动,就是希望世界各地的大学生到非洲来走一走,看一看,通过亲身观察和体会,更加全面客观地看待中非关系。
(本报开普敦电)
本报赴南非特派记者 管克江 张朋辉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15日 03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