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12月30日电 【年终策划】诈骗分子套路多,不信!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许多国家的人们在“封城”和“解封”状态间来回切换,生活也变成了“现实+虚拟”的组合形态。
不断变异的不仅有新冠病毒,还有诈骗分子的“套路”。“打疫苗”大概是今年最火爆的“流行词”之一,然而骗子们却借着“打疫苗”的名头大肆行骗。
2021年5月以来,包括美国、西班牙、日本在内的海外各国涉疫苗诈骗案件的数量激增,仅日本上半年(截止到5月17日)便已发生90多件疑似涉及新冠疫苗诈骗行为。诈骗犯们以“代理预约疫苗接种”等借口骗取钱财,或者用“上门接种疫苗”诱导人们提前交定金。还有一些诈骗分子使用“填写/更新疫苗接种信息”等方法,利用已接种疫苗者想要申请“疫苗护照”的心理,大捞一笔。
谨防新冠疫苗诈骗贴士。图片来源: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官网
打着防疫规定的名头行骗也是手段之一。比如,骗子冒充卫生部工作人员给目标对象打电话,告知其有“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记录”,需提供个人信息。电话内还有疑似卫生部门人员交流的背景音,演技布景相当逼真。在目标对象问询具体的接触记录后,骗子们会以其身份信息被冒用为由,将电话转接至“地方公安局”,让他们交一笔“优先调查金”或者“保证金”来尽快立案调查,还受害者“清白”。这笔钱一旦交出去,可就再也拿不回来了。
还有的骗子利用防疫期间“保持社交距离”这一点,盯准了网购人群,通过发布虚假交易信息、建立转账汇款钓鱼网站、在微信群内发布虚假折扣链接等,窃取目标对象的个人银行账户信息并诱使其转账汇款。
另有一些骗子认准疫情期间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情况,抓住民众想要多赚一些钱补贴家用的心理,发送“高薪兼职刷单”“购物高返利”等信息,让人们点进“充值刷单”或购物的链接。然而等到想要提现时,平台则显示“无法提现”或者“银行卡被冻结”。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骗子们也学会了“与时俱进”,追随“金融互联网+”大势。
诈骗分子套用一个接一个的诸如“比特币”之类的金融投资大热名词,“手把手教授”目标人群如何看盘和投资,给他们灌输各式新兴的金融概念,让他们对“金融精英”人设深信不疑,纷纷加入“投资”,最后则以无法成功提现或者投资失败收尾。在这个过程中,一些骗子会使用“屏幕共享”技术,实时窃取受害者的银行账户和密码,即使受害者在转账最后一刻醒悟也已经晚了。
捞钱一时爽,但骗子们的结局必将是受到法律的制裁。2021年,在外交部门大力支持协调下,中国公安部与国外执法部门密切配合,打击跨境赌博、电信诈骗等犯罪行为。
2021年3月,沈阳警方一举端掉为境外诈骗窝点搭建GOIP通话设备的犯罪团伙;6月,浙江警方破获一起境外特大虚假投资诈骗案,抓获东南亚某国回流犯罪嫌疑人452名;7月,广东省公安厅透露深圳警方成功打掉一个盘踞境外的“杀猪盘”诈骗团伙,行动共抓获123名犯罪嫌疑人;11月,14名涉嫌跨境赌博、电信诈骗的国际刑警“红通”嫌疑人被押解回国……
中国公安部也于2021年6月推出“国家反诈中心APP”,用科技手段为人民的财产安全筑起一道“防火墙”。中国各驻外使领馆也多次发布防诈骗提醒,总结应对方法。
国家反诈中心APP页面。图片来源:中新视频截图
中国公安部刑侦局反诈专家胡志伟指出,2021年1至10月,公安部门共抓获犯罪嫌疑人45万名,打掉“两卡”犯罪团伙4.1万个,惩戒失信人员27.7万名,治理行业网点机构5.1万家,抓获非法出境犯罪嫌疑人3.8万名。公安部平台每天发布预警指令数达9.8万条,今年以来成功避免2056万人被骗;同时加大技术反制力度,今年以来成功拦截诈骗电话13.8亿次,短信15.7亿条,累计封堵涉诈域名网址172.9万个,共紧急止付涉案资金3010亿元(人民币,下同)。
小侨这一年也没少为“反诈骗”操心,据统计,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在2021年共发布46篇“反诈骗”相关文章,包括各驻外使领馆的防诈骗提醒、诈骗套路汇总、新奇诈骗事例分析等。
2021年即将过去,2022年,希望广大华侨华人继续提高警惕,加强防范;2022年,愿“天下无骗”。
(稿件来源: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ID:qiaowangzhongguo;作者:刘洋;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侨网、新华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官网等)
|